李秀恒 - 經濟轉型比數字更重要|恒聲集

在備受矚目的二十大落幕後,國家統計局公佈最新經濟數據。根據官方數字,內地第三季GDP按年增長3.9%,高於絕大部份機構略高於3%的增長預測。

綜觀今年內地經濟,第一季保持平穩增長4.8%,第二季則因多地疫情封控措施僅增長0.4%,首三季GDP按年增長3%,預計第四季經濟將會回到平穩增長軌道,全年GDP雖然難以追趕李克強總理在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5.5%增長目標,但在俄烏戰事、新冠疫情、能源危機、通脹高企、美元強勢、加息周期等多種重要因素衝擊下,全球經濟都在遭遇逆流,中國內地作為第二大經濟體,若能實現全年3%至4%的增長,已屬難能可貴。

雖然二十大會議上國家安全被提及的頻率,讓市場反響較為激烈,投資者情緒甚至由觀望轉趨保守。然而,無論是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的講話中強調了「發展是第一要務」,或是領導班子的最終確定,都對未來經濟重回社會重心有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已轉向平衡及可持續增長,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的趨勢更為突出。

就以外貿方面為例,根據海關總署周一公佈的9月進出口數據,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總值按年增5.7%,高於市場預期的4%;進口則基本與上月持平,致使9月貿易順差達5735.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29.9%。
拓新興市場穩定需求

部份分析師將此歸功於中國電動汽車的旺盛需求,因9月份電動汽車出口激增231%,以美元計算的出口額年增129%,並指出若細究其中對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出口,就可以發現對美國出口按年下降11.6%、對德國下降5.6%、對法國下降7.6%、對英國下降11.8%,若歐美需求進一步收縮,中國以出口支撐的經濟韌性或難以持久。

筆者認為,這其中有歐羅及英鎊相對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跌幅更多因素,亦由於歐美各國高通脹下需求放緩。然而中國對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出口額卻欣欣向榮,今年迄今已增長超過30%。當然短期新興市場貿易增幅或無法即時填補缺額,貿易順差的境況未必能夠持續。但長遠而言,這不但推動了更健康、可持續的外貿發展方向——新興市場開拓,更為中央政府擴大內需、穩定需求端提供動力。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