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中國製造」與世界盃|恒聲集

卡塔爾世界盃激戰正酣,除了激烈的賽事外,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亦引起廣泛討論,從世界盃贊助商的7個中國品牌,到大大小小來自中國的紀念品及周邊商品;從通訊設施到「球迷村」的貨櫃屋;從供水保障到本屆世界盃主體育場「路薩爾地標體育館」。

浙江義烏作為聞名遐邇的小商品製造中心,早已參與過去幾屆的足球盛事。2010年南非世界盃時,當年首5個月義烏海關出口的體育用品及設備為6554萬美元;4年後的巴西世界盃,經義烏海關出口巴西的小商品達1.6億美元;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前後4個月內義烏對俄出口額逾10億元人民幣。本屆世界盃中國製造的小商品,包括足球、球衣、各國旗幟、口哨等,約佔周邊商品市場份額的70%。那麼為甚麼本次世界盃的中國元素格外收到關注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觀察:

首先是「中國製造」品質提升,歷史上所有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都經歷過「粗製濫造」的起步階段,然後再逐漸精密化、高質化、科技化,無論是德國或日本都經歷過這個過程。中國製作的商品雖然亦曾給人價格雖低、質量參差的印象,但自從中央提出《中國製造2025》後,下定決心用10年時間推動「製造強國」戰略,加上以「供給側改革」作為動力,令中國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受到海內外消費者歡迎,贏得消費者信心。
「一帶一路」助品牌出海

其次是產業鏈向下游移動的趨勢,過去大部份中國製造商以代工為主,沒有建立自主營銷渠道和品牌的意識,但隨著多年的代工經驗,目睹着品牌溢價帶來的利潤,逐漸開始向產業鏈下游轉移,開始培養自主品牌的價值內涵,提升品牌數量及知名度。

另外在「一帶一路」戰略部署下,亦為優質品牌出海提供便利。中國在過去十多年的經濟高速蓬勃時期中,積累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跨境物流等經驗;「一帶一路」讓這些經驗得以在海外展現,不但提供中歐班列等跨境物流模式,為跨境電商提供穩定的平台。以本次世界盃期間的中歐班列為例,從義烏為起點的中歐班列,途經8國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最短需時14天,比海運縮短將近一半時間;更通過與沿線國家的合作輸出中國的基建施工經驗,提升「中國製造」知名度與品牌效應。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