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印度崛起值得關注|恒聲集

世界銀行日前發佈了《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在全球通脹高企、加息不停、投資看淡、俄烏衝突等背景下,全球的經濟增長將會「急劇放緩」。隨著經濟學家對歐洲今年的增長普遍悲觀,美國2023年的GDP增速預料也只有1%左右,亞洲自然成為了公認的世界經濟「火車頭」。

除了防疫優化的中國內地將迎來強勢反彈之外,根據聯合國數據即將在今年4月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亦引起了多方投資者及分析師的關注,預計2023年印度經濟增長率將達6.5%。

根據高盛最新的報告預估,2050年的全球前五大經濟體分別為中國、美國、印度、印尼及德國,若將時間拉長至2075年,印度甚至會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二。那麼長遠來看,印度的經濟發展有哪些優勢及隱憂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必然是人口紅利。印度不但總人口即將超過中國,且其人口結構十分健康,人口增長將延續至2064年才達峰值,每年都可為勞動市場注入過千萬新血,不但能夠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吸引外資,更蘊藏着巨大的消費潛力。

其次,在外交方面,印度長期尊奉「不結盟」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並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及尊重。
  這種政策讓印度能夠在各個國際陣營之間「左右逢源」,在無形之中從經濟上、軍事上、政治上都得到不少好處。例如:美國力推的「印太經濟框架」將印度視為重要的參與者,而東盟發起的RCEP又為印度永遠保留談判的大門,可見東西方都十分重視印度作為區域大國的地位。

然而,印度若想有更健康、更長足的經濟發展,不得不正視幾個存在已久的問題。第一,國內的公平性,這體現在許多方面,對於不同性別、不同地區乃至不同宗教的印度公民來說,他們的受教育機會、工作機會乃至於衛生醫療待遇都十分懸殊,這對於可持續地釋放勞動力及消費力來說,都十分不利;第二,民主社會普遍存在的民粹主義影響,在民選政治氛圍中,執政者為保住廣大第一產業從業者的選票,傾向於避免多邊經濟架構,無論是「印太經濟框架」的貿易談判或是RCEP,印度在短期內都不預算參加,這將不利於印度深度參與國際貿易;第三則是印度在地緣政治方面的窘境,雖然作為區域大國,印度與鄰國的關係都不算十分好,尤其是前殖民母國英國為該區域埋下了「印巴分治」的禍根,讓邊境地區小衝突不斷,如此一來政府難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