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美元霸權開始鬆動|恒聲集

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日前公佈,今年1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美元佔比降至40.12%(前值41.89%),歐羅則從去年12月的36.34%上升至37.88%,兩者之間的差距收窄至2.24%;而人民幣雖然依然在支付貨幣排名中維持第5位,但比重卻按月下降0.24%至1.91%,比去年同期的3.2%比重下降幅度則更大。

筆者認為,這串數據背後釋出的信號並不簡單,跨境清算系統的多元化及本幣結算的趨勢,都讓美元的霸主地位,出現了鬆動的跡象。

一方面,各國都在積極建立本國的跨境清算系統。無論是俄羅斯自2014年出兵克里米亞後開發的本國金融訊息傳遞系統(SPFS),歐羅區的TARGET2,抑或是中國推出的人民幣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都有一定的國際支付功能。雖然大部份國際貿易仍須通過SWIFT報文系統完成,但隨著歐美先後將伊朗、俄羅斯逐出該系統,SWIFT的公信力下降或會愈來愈明顯。
各國力建跨境清算系統

即使SWIFT不會被完全取代,但相信不少國家都會尋求國際清算多元化,逐步減少美元交易體系對國際貿易的控制和影響,促使本國金融機構加入更多跨國支付系統。而由於中國作為逾百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系統亦被視為熱門的「備選方案」,近日柬埔寨國間銀行正式申請加入CIPS系統便是一個例子。

另一方面,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亦稱為國家間金融合作的重點發展方向,令交易變得更公平、高效。作為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中國已與俄羅斯、阿聯酋、伊朗等國實現了雙邊本幣貿易結算的安排,啟動了「石油人民幣」的發展進程,此舉或將帶動其他大宗商品的結算貨幣結構變更;而在印度方面,亦正與阿聯酋探討使用本國貨幣進行非石油貿易。

除此之外,巴西與阿根廷共同宣佈創建「南方」SUR,作為南美洲的共同區域貨幣、伊朗及俄羅斯正共同創建由黃金支持的穩定幣、金磚國家將於今年8月的南非峰會上討論統一貨幣的可行性,種種消息都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世界貨幣結構的多樣化和公平性,共同約束美元貨幣體系濫用其過度彈性的特權對別國的經濟收割行為。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