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在俄烏戰事一周年之際,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一文,詳列了中方針對尊重主權、停火和談等12個因應本次危機的要點。中方的聲明,對持續1年的俄烏戰事而言,以及對於期盼和平的全球關注者來講,無疑釋放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畢竟,目前中國幾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同時與俄烏雙方進行有效溝通的大國,對於促進兩國建立對話談判的平台十分關鍵。若能夠成功促使俄烏停火止戰、啟動和談,將有助於解決人道危機、糧食能源危機及維持供應鏈穩定。
停戰對於俄羅斯、烏克蘭、歐洲乃至全球都有好處。
對於身處戰火中的烏克蘭自不必說,其傷亡、經濟損失及重建成本都亟待戰事的結束;對於俄羅斯來說,目前的經濟形勢亦不算樂觀,雖然去年能源價格暴漲讓俄國穩住外貿數字及盧布匯率,但隨著2月1日OPEC國家未同意減產,能源價格的下跌及先進武器的使用將使俄方「捉襟見肘」;歐洲方面,以經濟龍頭德國為例,俄烏戰事讓德國經濟在去年損失1000億歐羅,而難民危機亦讓各國國內問題連連。
然而,以俄烏美3國的國內輿情及政治局勢判斷,雙方若能重回談判桌並同意暫時停火,已經是短期內最好的結果,宣佈停戰在目前看來仍是遙遙無期。
一方面,烏方最起碼的停戰條件,是俄軍退回2022年2月24日的邊界,俄方則要求烏克蘭「尊重現實」,在士兵、平民的嚴重傷亡情況下,兩國國內的輿情都無法在現階段接受對方的條件。
另一方面,不斷向烏克蘭提供經濟及武器支援的美國,日前其總統拜登突然拜訪烏克蘭表示對烏方的支持,作為他競逐連任的重要內宣手段。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