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認為自己的心智模型是出於自己的選擇,但其實它們是我們在生活中拾取的。限制性的心智模型大多來自於不完整信息而產生的誤解。在沒有完整信息的情況下,就好像只看球場的一邊,就想找出網球的規則一樣。你沒有看到全部的情況,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然後認為網球是一種奇怪的遊戲。
有一個有趣的例子,朋友五歲的女兒問她,為甚麼每個人小時候都要骨折。原來,女孩認識的每一個成年人都曾在童年遭遇過意外,骨折過。可能是手臂、腿、手腕、腳趾或手指,但每個人都斷過骨頭。她認為這是過渡到成年不可避免的儀式。朋友很快解釋了真實的情況,否則這個女孩肯定會想辦法打斷骨頭,以達到成年的目的。童年時期的骨折是常見的——但不是必須的。
另一種養成心智模型的方法是模仿。兒童從他們的父母和生活中重要的成年人那裏學習身心言行舉止——關於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相待,何時撒謊,以及如何社交。孩子們從觀察成年人的行為中提取父母的行為原則,就像他們從聽成年人說話中提取母語的語法規則一樣。如果我們的行為是一種語言,那麼我們的信念就是語法——決定我們為甚麼要這樣做的無形結構。孩子們很容易就學會了這些模式。
第三種方式是通過重複。一次是偶發事件,兩次是巧合事件,但三次就是形成了模式。我們的大腦一直在尋找模式。借錢給三個人,三個人都沒有還錢,可能就會養成一種心智模型,即人不可信;也可能養成另一個心智模型,即我是一個判斷力很糟糕的人。這兩個都是基於很少的事例得出的不好結論。一個重要事件也可以建立一個心智模型。一個例子可能是借錢給朋友。他們潛逃了(證明他們真的不是朋友)。因為涉及到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所以比和陌生人的幾次事例要嚴重得多。
啟導教練
劉丹心
教練心經——養成心智模型
其他
更多- 劉丹心 - 語境的力量|預導|教練心經2022-05-13
- 劉丹心 - 無意識的偏見|教練心經2022-05-06
- 劉丹心 - 猶豫的成因|教練心經2022-04-29
- 劉丹心 - 教練的任務|教練心經2022-04-22
- 劉丹心 - 啟導與大腦操作|教練心經2022-04-08
- 劉丹心 - 啟導與神經科學|教練心經2022-04-01
- 劉丹心 - 追着尾巴走|教練心經2022-03-25
- 劉丹心 - 教練工作的虎度門精神|教練心經2022-03-18
- 劉丹心 - 疫情把溝通冰封了|教練心經2022-03-11
- 教練心經|兩個自我 - 劉丹心2022-03-04
- 教練心經|杏仁核劫持 - 劉丹心2022-02-25
- 教練心經|艱辛的決定 - 劉丹心2022-02-18
- 教練心經|職場解決師 - 劉丹心2022-02-11
- 教練心經|轉變的力量 - 劉丹心2022-02-04
- 教練心經|無感生活 - 劉丹心2022-01-28
- 教練心經|精準溝通 - 劉丹心2022-01-21
- 教練心經|棉花糖效應2022-01-14
- 教練心經|失望的欲望2022-01-07
- 教練心經|放下標籤2021-12-31
- 教練心經——養成心智模型2021-12-24
- 教練心經——共存還是你死我生?2021-12-17
- 教練心經——何謂「杏仁體劫持」2021-12-10
- 教練心經——改變與習慣2021-12-03
- 教練心經——我們需要假期來成長嗎?2021-11-26
- 教練心經——心裏總是有個他2021-11-19
- 教練心經——職場救生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