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融圓通|金融術語

昨日金管局發佈關於「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討論文件,邀請業界和公眾就有關的監管模式提出意見。監管機構期望今年3月底前收到意見,目標於2023至2024年之前引入新的監管制度。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投資者保障及教育是重要工作,在監管「虛擬資產」方面,適宜有統一說法及監管,讓市場及市民容易掌握。

隨着金融科技日新月異,根據金管局資料顯示,近年加密資產市值有顯著增長,估計約達2.2萬億美元。事實上,金融術語亦與日俱增,要清楚理解並不容易。例如現時市面有不同詞彙,包括「加密資產」、「虛擬資產」、「加密幣」及「穩定幣」等,也許每個詞語背後也有不同意思,但亦可以是同一事物用不同詞語表達。

以比特幣為例,可以說是加密貨幣中的佼佼者,本身並沒有內在價值,其幣值亦大上大落,由2019年初的3700美元,至去年底約64000美元高位,及後下跌逾三成至43000美元水平。

現時香港要買賣加密貨幣,其中一個方法是透過本地或海外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進行交易,然而只有少數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受監管。證監會去年亦曾發表聲明,留意到有個別平台已在多個司法管轄區提供股票代幣的交易服務,並關注這些服務亦可能有提供予香港投資者,不過該平台並未獲得發牌或註冊以在香港進行「受規管活動」。
「虛擬資產」監管無可厚非

不論如何,從保障投資者角度,就有關「虛擬資產」進行監管實屬無可厚非。另一方面,除了監管機構的分工外,為了方便投資者識別及明白,這些「虛擬資產」亦需要「正名」。例如「虛擬貨幣」是否貨幣?如何扮演「貨幣」角色?會否存在誤導?

至於監管方面,當然愈快落實愈好,畢竟今年大熱的「虛擬資產」,今明兩年能否繼續受熱捧仍是未知之數。

如有任何意見,歡迎透過以下電郵跟我們聯絡︰[email protected]
陳民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