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融圓通|防疫溝通

公關其中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有效傳遞訊息,亦最怕有不同訊息。香港抗疫近兩年,市民大眾已經適應新常態,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已是日常生活一部份。抗疫是持久戰,亦要上下一心齊心,否則不同口徑只會令訊息混亂,社會難以適應。

第一個例子是戴兩個口罩,自疫情開始,口罩已是生活必需品,事實上亦能抵禦病毒,防止疫情爆發。日前有教授接受訪問時,建議市民可考慮佩戴兩個口罩,引起社會嘩然,更有公司立即出帖「抽水」,寫上「用兩個……增加保護能力!」。及後教授再接受訪問,表示並非建議人人都戴兩個口罩,舉例若本身是長期病患、不能打疫苗、在機場或密封地方工作的人,才考慮戴兩個口罩。
不同口徑令訊息混亂

第二個例子是食肆隔板可能阻礙空氣流通。現時大家外出進膳,總有一塊隔板在左近。日前又有教授引述研究指,隔板可能阻礙空氣流通,建議食肆「坐疏啲」及拆隔板。飲食業隨即轟不切實際兼無所適從,亦有教授指不太同意有關結論,呼籲市民毋須太緊張,認為餐廳隔板對整體空氣流通影響不大,反而能有效阻隔病毒由一張枱傳播到另一張枱,只要不「搭枱」,就不會額外增加空氣傳播的風險。

無可否認,市民出現「抗疫疲勞」,不過為了社會整體利益,大家一直堅持。專家作為行業知識份子及領導人物,提出意見以改善現有安排,從而提升抗疫成效,絕對值得認同。然而有關意見是否實際?是否可行?這些因素都應該考慮清楚。因為一句簡單「建議」,也可以令得來不易的信心付諸流水。

香港擁有世界知名的醫護專家,防疫抗疫的經驗豐富,希望大家可以同心合力,因為如果口徑及建議不一致,普羅市民難以執行,最終只會影響抗疫成效。

如有任何意見,歡迎透過以下電郵跟我們聯絡︰[email protected]
陳民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