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融圓通|新冠疫情何時完結? - 陳民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公佈對香港金融狀況的「健康檢查」,當中對香港的「清零」政策表示認同,不過在另一場合,其總裁指中國的「清零」政策最初雖然成功,但對經濟發展是一種「負擔」。「清零」與「共存」是一個迷思,最終如何選擇,視乎每個國家及地方的意願與限制。
「清零」對經濟造成負擔

IMF上周公佈完成就香港的2022年第四條磋商後,並發表總結。簡單而言IMF就是「唱好」香港,例如雖然經濟增長可能面對短中期風險,包括疫情相關的不確定因素、全球供應鏈持續受影響、全球風險溢價急升,以及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升溫,但香港經濟增長仍有不少上升空間,包括環球經濟復甦速度較預期快,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和大量商業機會,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提供最佳的切入點,將有利香港中長期經濟增長前景。

代表團更建議香港應循序漸進地回復至收支平衡,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援助,以支持均衡及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應對結構性挑戰。

此外,IMF預期香港今年內將可與內地恢復有限度通關,再逐步擴大通關範圍。媒體更引述消息指,認為香港在「清零」政策下疫情亦都基本受控,而且經濟穩定復甦,香港今年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將放緩至3%。

然而,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上周五在達沃斯論壇上發言,形容中國「清零」政策最初雖然成功,但現在帶來的風險多於收益,並影響國家與世界的經濟復甦。隨著更具傳染力的變種病毒Omicron出現,意味着「清零」的封鎖措施難有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經2年,社會不能無限停擺及無限封閉,只要一日未能減低新冠肺炎的影響,「清零」也好,「動態清零」也好,「共存」也好,在全球化的社會環境,大家也未能回復正常生活。

如有任何意見,歡迎透過以下電郵跟我們聯絡︰[email protected]
陳民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