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合拍電視劇《切爾諾貝爾》,無意間在香港中產觀眾和年輕人當中引發共鳴,比起前幾年熱捧的《紙牌屋》,這個選擇雖有點意外,但從側面證明觀眾口味有所成熟。
《切爾諾貝爾》的劇情並不複雜,災難爆發,如何救災,如何善後,以及最關鍵的,尋找災難起因。有朋友稱不忍觀看其中殘酷情節,但各種悽慘過程,比不上最後大結局的真相剖白。
大結局幾乎全是文戲,可以當英文示範教材,庭上指證環節和倒敍畫面,向觀眾展示何謂「黨文化」。西方觀眾不了解蘇聯這種特殊制度,譬如甚麼叫黨性,為甚麼有黨性無人性?劇中審訊室盤問一幕,表現手法簡單直接,戲劇效果極為震撼,僅這一幕,也值得奧斯卡獎。
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的爆炸,是一場人禍的完美風暴,其中只要有一兩個環節不出錯,就不會釀成最終的滅頂之災。即使全部環節出錯,只要最後一關守住,也可以有驚無險,不至於闖出大禍。但是現實很殘酷,沒有一個環節不出錯,冥冥中好像有主宰。
為甚麼會在夜間換班,為甚麼調用新人初哥,為甚麼黨官不聽人勸,為甚麼下屬無反抗意志,為甚麼接連撒謊,一個謊言蓋另一個,為甚麼為甚麼,沒完沒了,答案呼之欲出,人人心知肚明,就只有一個原因。
這齣神劇金句連篇,即使演員的表現十分克制,也聽得出字字帶血,譬如「每一個謊言都是對真相的一筆欠債,終歸是要還的。」「我曾經害怕真相的代價,現在我只問,謊言的代價是甚麼?」「礦工在黑暗中工作,但他們心如明鏡。」等等不能勝數。
即使發生在萬里之遙,三十多年前,切爾諾貝爾爆炸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核電站災難,屬前所未有,不要說當時窮困的蘇聯手足無措,世上任何國家任何人都沒有相關經驗。但是最終,還是數以萬計的普通人付出生命代價,拼死救災,才能償還一小撮黨官的失誤。
一小撮人的錯誤,闖出了彌天大禍,但是埋單的卻不是罪魁禍首,而是大多數無辜的人。「神劇」之稱並非過譽,也無誇張,就在當下這個時刻,香港人突然看明白了。
陶傑
桃花源——看《切爾諾貝爾》要問為甚麼
其他
更多- 桃花源——推理和人性2019-12-12
- 桃花源——北約在吵甚麼?2019-12-05
- 桃花源——非典型驚慄片2019-11-28
- 桃花源——中立的戰爭片2019-11-21
- 桃花源——史高西斯的電影夢2019-11-14
- 桃花源——環保政治產業鏈2019-11-07
- 桃花源——從另類角度看魔頭?2019-10-31
- 桃花源——天皇即位大典2019-10-24
- 桃花源——女皇的威望2019-10-17
- 桃花源——唐頓莊園的魅力2019-10-10
- 桃花源——英國寄宿學校變天?2019-10-03
- 桃花源——下一代的心聲2019-09-26
- 桃花源——快樂可以學2019-09-19
- 桃花源——孤獨的代價2019-09-12
- 桃花源——機械也可以有感覺?2019-09-05
- 桃花源——美國的另類風景2019-08-29
- 桃花源——大玩家2019-08-22
- 桃花源——謹慎許願2019-08-15
- 桃花源——藍領作家的樂觀和不正確2019-08-08
- 桃花源——垃圾分類做得到2019-08-01
- 桃花源——相信眾人的智慧2019-07-25
- 桃花源——倫敦行路難2019-07-18
- 桃花源——是政府的錯2019-07-11
- 桃花源——諷刺淪為欺凌2019-07-04
- 桃花源——地球第一巨樹2019-06-27
- 桃花源——倫敦的污名化201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