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導演安格妮兹嘉賀蘭將英國記者加雷士鐘斯的真人真事,改編拍成電影,英文名 Mr. Jones(鐘斯先生)。
片名雖只兩個字,但份量沉重,這位記者可以說是名垂青史的人物,當所有人,包括英國政府都選擇聽信蘇聯的宣傳,只有鐘斯感到大惑不解,一定要追求真相。
英文的真話、真相、真理是同一個字,Truth。求真在某程度上,有點違反人類本性,因為人性有怯弱、虛妄的一面,很多時候並不願意面對真相,而情願聽信謊言,自欺欺人。因此說真話,面對真相,本身也需要一點勇氣。
這齣電影十分高明的地方,是在塑造鍾斯這個人物之外,還用另一個角色來襯托,即一個盛名卓著的美國《紐約時報》獲獎記者,如何在蘇聯如魚得水,風生水起。這樣的記者、名家,是如何將所謂的消息傳遞回西方,向西方自由社會展現蘇聯的偉大成就,而引起西方政客的艷羨,都爭相力求和蘇聯建立「良好合作關係」。
尤其是西方許多知識份子,包括在這齣電影中出鏡的喬治奧威爾,也曾深信蘇聯的統治模式,是人類社會的偉大實驗,是資本主義之外的另一個可行的選擇,而並沒有像鍾斯那樣,考慮代價的問題。如果由政府分配免費房屋、醫療、教育,那麽錢從哪裏來,每一個公民要付出甚麽樣的代價?
這是許多知識份子(包括一度的奧威爾在內)的盲點,他們雖然極力推崇蘇聯模式,卻不必承受代價。在賀蘭這齣電影裏,為史太林的豐功偉績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是烏克蘭人。
直到今日,西方的左派依然在孜孜不倦追求奧威爾小說中所諷刺的「美好願景」,譬如免費大學教育,免費全民醫療,廢除邊境、全民無條件獲派基本收入等等,但是從來不提如何來埋單。包括許多演藝名人,一直呼喊大愛包容,但沒有一個曾打開自己的家門,接納他們萬分同情的難民。
為甚麽會這樣?因為口稱美好願景,會令人產生道德優越感,勝過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虛僞是人性最根深柢固的魔障,過了七十多年,世界依然如此。
陶傑
桃花源——謊言比真相更得人心?
其他
更多- 桃花源——新時代的 價值觀改造2021-01-21
- 桃花源——魔幻科網2021-01-14
- 桃花源——為甚麼要刪除父親母親?2021-01-07
- 桃花源——古典主義建築背後2020-12-31
- 桃花源——聖誕新意思?2020-12-24
- 桃花源——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師2020-12-17
- 桃花源——注射疫苗 的選擇權2020-12-10
- 桃花源——CNN忽然轉軚?2020-12-03
- 桃花源——「跳舞群組」 改造香港形象?2020-11-26
- 桃花源——丹麥人反對 強制注射疫苗2020-11-19
- 桃花源——民意分裂怪誰?2020-11-12
- 桃花源——孤獨的總統2020-11-05
- 桃花源——美醜之間2020-10-29
- 桃花源——美國也有「臭蟲論」2020-10-22
- 桃花源——這場世紀大戲2020-10-15
- 桃花源——「知識份子」也相信陰謀論2020-10-08
- 桃花源——《新聞守護者》的警示2020-09-24
- 桃花源——謊言比真相更得人心?2020-09-17
- 桃花源——東方女性主義2020-09-10
- 桃花源——盧森堡的示範2020-09-03
- 桃花源——美醜不分2020-08-27
- 桃花源——刻板印象 沒有對錯2020-08-20
- 桃花源——美國政令 如何帶來混亂?2020-08-13
- 桃花源——香港奇觀2020-07-30
- 桃花源——聖經式的災難2020-07-16
- 桃花源——仇富的標準有點低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