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大發現,二十世紀初歐洲古典建築,時隔百年重見天日,令許多香港人總算可以轉移注意力,茶餘飯後多了一宗有趣的談資。
建築風格本身是一個富有趣味的話題,港大建築文物學者指這座蓄水池屬古羅馬式,與伊斯坦堡皇宮的地下蓄水池相仿,時代相差近千年,為何在二十世紀初愛德華時代,英國依然沿用如此古老的建築風格而不是自己創新?
這都歸結於一個關鍵字,就是文藝復興。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跨越三百年,旨在復興古羅馬的文化精神,建築是其中重要一環。英國自十八世紀喬治王在位起,國力拾級而上,國王傾心於文藝復興的古典主義風格,要與法國以凡爾賽宮為代表的歐洲宮廷保持距離,其實真正的用意,是以古羅馬帝國繼承人的身份自比。隨着自由貿易的擴張,到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已經成為另一個征服四海的新帝國。
愛德華七世在位時期,依然可以坐享維多利亞時代的餘蔭,愛德華時代的建築,至今在香港依然有所保留,譬如舊立法會大樓、香港大學本部大樓。但最為經典當屬曾經的郵政總局大樓,可惜已被拆卸。舊郵政總局建於一九○二年,是愛德華七世在位第二年,所用建築材料十分講究,氣派上一點也不比倫敦的建築遜色,可見花費不菲,拆卸之後的四支石柱至今還保留在嘉道理農場。如此費心建造,因為當時的港督卜力認為,郵局是最重要的公共建設之一,香港可以作為日後的通訊樞紐。
愛德華時代留下的古典建築,與戰後一批現代建築,只從外表看,也能看出英國,甚至西方文化地位的衰變。戰後英國工黨上台,殖民地紛紛獨立,古典主義也變得不合時宜,再經過政治正確文化大革命的清洗,幾乎成為禁忌。
大英帝國、古典主義建築、文藝復興運動,背後都是古羅馬的精神薰陶,雖然都不符合今日西方左派鼓吹的政治正確,但是如果沒有這一切,也就不會有香港。香港民意普遍主張保留主教山蓄水池,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對待歷史,香港人比今日西方的左派,要誠實得多。
陶傑
桃花源——古典主義建築背後
其他
更多- 桃花源——服務公職2021-02-25
- 桃花源——過年2021-02-18
- 桃花源——乘私人飛機開會之必要2021-02-11
- 桃花源——總統 家族?2021-02-04
- 桃花源——疫情風險如何均分?2021-01-28
- 桃花源——新時代的 價值觀改造2021-01-21
- 桃花源——魔幻科網2021-01-14
- 桃花源——為甚麼要刪除父親母親?2021-01-07
- 桃花源——古典主義建築背後2020-12-31
- 桃花源——聖誕新意思?2020-12-24
- 桃花源——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師2020-12-17
- 桃花源——注射疫苗 的選擇權2020-12-10
- 桃花源——CNN忽然轉軚?2020-12-03
- 桃花源——「跳舞群組」 改造香港形象?2020-11-26
- 桃花源——丹麥人反對 強制注射疫苗2020-11-19
- 桃花源——民意分裂怪誰?2020-11-12
- 桃花源——孤獨的總統2020-11-05
- 桃花源——美醜之間2020-10-29
- 桃花源——美國也有「臭蟲論」2020-10-22
- 桃花源——這場世紀大戲2020-10-15
- 桃花源——「知識份子」也相信陰謀論2020-10-08
- 桃花源——《新聞守護者》的警示2020-09-24
- 桃花源——謊言比真相更得人心?2020-09-17
- 桃花源——東方女性主義2020-09-10
- 桃花源——盧森堡的示範2020-09-03
- 桃花源——美醜不分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