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類比欠妥貼|桃花源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十六日在美國國會演說時,提及九一一與珍珠港攻擊,盼美國能感同身受,意外觸動日本輿論的敏感神經。

澤連斯基在演說中引用偷襲珍珠港與九一一事件,期望美國能設身處地為烏克蘭着想,記得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早晨,珍珠港的上空佈滿敵機,為死亡的黑影所籠罩,面臨同樣的恐怖,正是烏克蘭人當下的遭遇。

此話一出,立即在日本網路社群平台上引發熱議,日本民意普遍支持烏克蘭,尤其是年輕世代,敬佩同一代的澤連斯基,而鄙視已經是上一代的、臉上注射玻尿酸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但是澤連斯基這一次把珍珠港事件與九一一恐襲相提並論,觸動日本歷史的痛處,因為在歷史的框架之中,如此類比實在有欠妥貼。

日本當年發動珍珠港偷襲,是軍事行動,並非恐怖主義事件,參戰的是日本帝國海軍,炸毀的是美國軍艦與機場,指揮官山本五十六,無論哪一國立場的歷史教科書,都不會將山本五十六與拉登歸為同類。關鍵在於,日本帝國海軍襲擊的是美國軍事基地,目標不是平民,不是人煙稠密,商舖林立的市中心,也不是今日俄羅斯轟炸的住宅、學校、老人院。日本偷襲珍珠港,並不是像後者那樣,以平民大規模死傷來作要脅。

日本當年的軍隊,由頭到尾沒有給美國本土民眾帶去「死亡的恐怖黑影」,弔詭的是,最後反而是美國為日本國民帶來「 巨大的死亡」。在美國面前,日本才是以弱敵強的那一個,像烏克蘭對俄羅斯。但是戰後,又是美國一手令日本脫胎換骨,起死回生。

歷史是一道難題,今日的世界仍未擺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動機。澤連斯基或許太年輕,當然,這其中的恩仇利害,極其錯綜複雜,連許多美國議員也未必清楚底細,不能怪他。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