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嘗試縮短隔離日期|桃花源

候任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透露,新一屆政府研究縮短來港旅客檢疫日期,希望盡量四、五日內完成,再配合家居隔離。經兩年多對外封鎖,嚴格防控外來旅客入境,縮短檢疫日期之策,總算是接近隧道盡頭,可見若隱若現的光。

因為時間已到了二○二二年中,全世界絕大部份地區完全開放,不再強迫接種疫苗,取消入境隔離政策。疫苗副作用的報道愈來愈多,包括西方醫學界聯署要求大藥廠公佈數據,這些最新動向,與疫情爆發之初,有顯著區別。

事過境遷,英國與少數北歐國家,是最早全面開放的國家,亞洲則有新加坡先拔頭籌,先是放棄感染個案追蹤,隨後開放入境,不但免隔離,而且免檢測。即使日本,也開放旅行團入境,但是日本國民本身,對開關沒有很強訴求。

同樣是島國,日本與英國的態度不同,因為兩者所處的地緣政治和文化環境不同:面對歐洲大陸,英國曾是歐盟的一員,英國人一向有去歐洲度假的習慣,甚至退休之後選擇去南歐養老。但日本人喜歡留在國內申請護照的比例偏低,申請比例三成不到。

香港則不同,以地理而言,是一個門戶,從開埠以來,港口作用是出入往來。香港過去被譽為東方之珠,中西薈萃,其實不止中西,還包括東洋和南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地位,覆蓋範圍廣闊。香港人愛旅行,甚至昵稱去日本旅行為「返鄉下」,千禧世代的記憶之中,旅行是生活必須。

兩年多封關以來,入境班機嚴格限制,旅客嚴格隔離,甚至有航空公司職員因輸入Omicron而遭千夫所指——雖然西方醫學權威事後認為,Omicron有如天然疫苗,變相是全世界走出疫情的希望——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一度宣判,香港實質上可謂從航班地圖上消失,恢復飛行樞紐地位將十分困難。

至於新加坡,金融與保險人才按年增加四千,資訊和通訊人才按年增加三千七百,外匯儲備屢創新高,甚至大幅提高移民和簽證門檻,而香港多個輸入人才的計劃,比起疫情爆發之前的申請數字,下降超過五成,本來香港與新加坡被視為「雙城」並列,但兩年多時間,足以令兩者的差距完全拉開。

開放通行,恢復正常是大勢所趨,即使縮短入境隔離日期,香港遲了大半年,時間不等人,把失去的追回來,或許需要奇跡。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