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新舊貴族 兩個世界|桃花源

剛繼位的英王查理斯三世簽署誓詞,因為桌上的墨水盒「阻手阻腳」,露出相當不滿的表情,堪稱失態。然而,他正值喪母之痛,一般西方主流媒體包括讀者,態度尚算包容,並未乘機大肆指責。

查理斯三世此一性情流露,與母親伊利沙伯女皇的差別,並非個人教養問題,而是古典與現代之區分。查理斯王子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像他的母親是留在家裏受教,而是上學與其他學生一起。據說,他求學時期,因為性格靦腆,常常受到同學欺凌。但是他的父親,是希臘的流亡王子,個性堅強,加上經歷過戰爭,對兒子的要求嚴厲,依然遵循的是上一代的傳統,某程度上忽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此一歷史巨變,在父子世代之間造成的割裂。

伊利沙伯女皇幼年的成長環境,與其祖輩甚至曾祖輩,可說並無太大分別,維多利亞女皇一九○一年去世,而伊利沙伯一九二六年出生,只是短短二十來年。當時歐洲貴族文化的主流地位,依然保持不墜,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遭到重創,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傳統貴族已經是花果飄零,日薄西山,而平民文化以及代表平民的政治影響力,迅速崛起並壯大,這一過程轉變,以美國取代英國,成為維持文明世界秩序的第一大國為象徵。

查理斯接受的教育,已非純粹的宮廷教育,在學校裏與其他學生一起競爭,而他身為王子的身份,甚至成為一種包袱,是同學針對的目標。這種轉變,伊利沙伯女皇與菲臘親王都無法體會,在查理斯身上,已經不可能再複製古典的貴族。

查理斯還是王子時,已顯示出鮮明個性,喜歡繪畫,還會拉大提琴,是一個文藝青年,尤其是對婚姻愛情的態度,也處處顯示自我個性的追求,與上一代的貴族有明顯分歧。查理斯在鏡頭前的反應,當然是性情流露,但這正是當今時代的特點,反而伊利沙伯女皇處處克制收斂,從不表達個人感受,曾經也遭到批評,認為是冷酷麻木的表現。查理斯只是這一刻沒有忍住,在媒體鏡頭全天候的放大鏡之下,已經招致批評,而伊利沙伯女皇,做到了七十年如一日,如此修為,今時今日的人已經很難想像了。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