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仁 - 要穩買內銀 要Chok買內房|金融High Tea

內地在上周五收市後隨即宣佈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0.25%,預期可以釋放5000億元,事前總理李克強已經張揚,國企股上周五普遍造好,內銀股表現突出。恒指收報17573點,跌87點,國指收報5971點;科指收報3500點。一周計,恒指累跌419點;國指累跌154點;科指累跌242點。碧桂園孖寶碧桂園(2007)及碧桂園服務(6098)則分別以累升19%及12%位列升幅頭兩位。

美股假期氣氛主導,杜指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報34347點,升152點;標指收報4026點,跌1點;納指收報11226點,跌58點。全星期計,杜指累計升1.8%,標普500指數升1.5%,納指上升0.7%。富士康鄭州園區早前發生員工抗爭事件,或令11月iPhone出貨量將大減最少30%,蘋果公司股價下挫2%,為表現最差杜指成份股。港股ADR指數下跌,按比例計收報17479點,跌94點,相信降準效應早已消化。
降準冀穩定股債房市

上周收市後中央宣佈降準,人行其後解釋主要是因應年尾銀行需求,確保資金供應,並且可以降低資金成本,利好企業。分析家指出,人行此舉尚有其「一石多鳥」的效應。近期財政部已提前下達2023年部份新增政府債務限額,通過降準釋放大額流動性,有助於地方債平穩有序發行,早發早用,發揮政府債券資金的拉動作用。同時降準一次過釋放出大量流動性,對股票、債券等大類資產具有普惠效應。通常情況下,降準可以從估值、盈利、風險偏好三角度,對股票等風險資產構成利好。

分析指出,央行行動表明逆周期政策在持續發力,為股市帶來了流動性,為投資人帶來信心。對貨幣政策及流動性敏感的地產、金融等行業板塊或是主要受益者。對債市而言,降準釋放出大額低成本流動性,有望帶動債券市場利率走低、價格上漲;從中長期看,降準的根本目的在於寬信用、穩經濟,令目前已經處於較低水平的債券價格可能逐步迎來築底回升。在房市方面,政策會對房貸、房價、市場預期等方面產生影響,改善市場悲觀情緒,有利於提振購買力,對後續房地產市場交易形成較好支撐作用,進而帶動市場交易上升。所以雖然降準力度不算太大,但透過資金供應,期望從心理和實際上推動資產價格回穩,產生財富效應。
聞風而動內銀股仔現炒味

在中央出招前,港股整個星期基本處於大升後鞏固格局,大部份股份都在調整階段,但兩個板塊相對突出,一個是內銀、另一個是內房。兩個板塊都是受政策推動。上周五人行宣佈降準前,內銀股已經聞風而動,四大內銀固然向好,個別小型內銀更見炒味。大型內銀如工行(1398)升1.3%,收報3.85元,規模較細的交通銀行(3328)、招商銀行(3968)升逾2%,但冷門內銀如鄭州銀行(6196)升了6.5%,收報1.14元;浙商銀行(2016)升了13%,收報3.19元,青島銀行(3866)更飆升38%,一舉升穿一年高位,收報3.39元,單日升咁多有點夾淡倉味道。

內銀這一陣飆升有兩個理由:一個是降溫有利銀行經營;二是被視為下任央行行長熱門人選易會滿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以今次降準的力度不算大,對銀行的助力有限,如果是炒這個概念,相信已差不多炒完。上周內銀股的攀升,細股升得多、大股升得少,幾隻大升的三、四線內銀股都有供股紀錄、派息也不穩定,論質素不如大型內銀,除非內地經濟是一片大旺,否則這個級別的銀行,不易跑贏大銀行,所以跟進要明白是投機不是投資。

至於易會滿提到的「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是否新一屆政府施政重點,對偏低國企會否重估,外界仍抱懷疑態度。內地國企估值低是不爭事實,但如何能扭轉市場估值方法,就不是靠講就做到。

中央有沒有提高國企估值的想法?從客觀行為去看不排除有這個動機,最明顯是自美國財政部對中移動(941)、中海油(883)幾隻大型國企實施制裁後,中央陸續推動這些公司返回內地發行A股,壯大其股東基礎,同時又安排這些公司提高派息比率,在穩定的派息政策下,這些國企在今年的大跌浪中相對有好表現,只是這種穩如泰山的走勢不夠嘩眾取寵,未引起市場的注意力。
大型國企市盈率仍不貴

從中央角度,由國企扮演股市以至經濟火車頭的好處,是不會助長超級富豪造成貧富懸殊社會不公的矛盾,同時能有效配合國家政策。像中海油這類有能源策略又以國際拓展為目標的公司,過去以國家主導參與競爭,成果相當顯著,由技術官員領導企業,出招提振估值,再配合資本市場融資,會不會是未來國家資本發展的新模式呢?這個問題需要中央或有關人士再作論述,現在不宜太早下結論。不過,大型國企估值偏低是不爭事實,令其無論從市盈率、派息率都處於價值窪地,不宜太早一口咬定中央講的「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一定唔得。在市況不明朗時,長線買股要以盈利能力和回饋股東的角度決策,大型國企經過這一輪的慢升,股價相對風險仍低,仍然有伺機吸納的價值。

和表現靜靜似是湖水的內銀相比,另一個近期表現突出的板塊內房就如谷中激流,又上又落。隨著中央提出16條提振房市的措施,內房開始有反覆向上的表現,周末內媒透露內地6間國有大銀行向最少14間內房商提供合共逾萬億元人民幣意向性綜合授信額度,因為第二度批股回落的碧桂園(2007)又再炒上,收報3.1元的近期高位;龍湖(960)、萬科(2202)等大股造好之餘,不少4、5線的內房都開始炒上。

從宏觀經濟層面,10月尾的樓市和現在分別不大,然而,政策的調整令內房股的基本因素出現了很大改變,由過去擔心佢哋執笠,到執笠風險開始下降,特別那幾隻中央點名要借錢俾佢地的大型民企。有分析認為,單靠國企無法滿足內地所有建房需求,因此民企有其存在價值,中央出手支持民營房企有其需要。過去一個月,政府由支持房企發債,到現在推動銀行貸款,置換賣樓收到的資金,令到內房的資金鏈有機會盤活。房地產是講求資金運轉的行業,過去兩年的債務爆雷令資金鏈斷裂,負面效應不斷擴散,最終令整個行業陷入危機,這種情形在香港上世紀已經見過。現在中央重新注入資金,有望推動整個機器重新運轉。
汰弱留強揀股質素為先

中央出手維護房企秩序,不過從前民企利用高財務槓桿運轉的方式相信難以回復,同時三、四線城市過度建房的亂象亦不能重複,所以房市需要復元,仍要一段時間,中間會經過汰弱留強的過程,一些已經爆雷的公司,或者債務問題嚴重已經違約不能還外債的公司,就算重整都已經元氣大傷。現時內房股普遍股價仍然低殘,要買毋須買低質公司,揀到一些營運作風較穩,負債相對健康的公司,不必急於獲利沽貨,最好是邊短炒邊儲貨,升得急時就回吐沽些貨食胡,候低又出手買回,好過沽出好公司換入低質股。

從推出樓市16條到降準,反映中央挺住經濟爭取明年復甦的部署陸續落實,最近無論內銀股或內房股表現優於大市,或多或少反映這些因素。美息現今仍未見頂,股市預期不會一帆風順上升,趁着股票估值不算貴,現時酌量配置資金買點股票,只要有實力和耐心持有,還是有相當的機會可以贏錢。
陸羽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