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最初只計劃在過渡期使用的洋紫荊花圖案硬幣,一直使用至今,相信港府繼續使用來鑄造新硬幣,不知是財金官員的更替頻繁還是疏於歷史知識,貨幣是國家名片及當地歷史一部份,香港過渡期已過多時,是時候改變硬幣上的洋紫荊花了,發鈔銀行發行的紙幣已棄用洋紫荊花為主要圖案多時。香港是中國一部份,應使用與國家有關的人、物或題材等鑄於硬幣上來彰顯權威及歷史,一手收回香港的鄧小平總設計師、港珠澳大橋和國家成就都合適。
順帶一提,近年發現香港市花洋紫荊不是一個獨立植物品種,是一雜交而成,既無法自然繁殖,其花粉因缺少特定染色體而無法結果,即使結出果莢(長形豆狀),亦不會成熟和沒有種子。和我們「開枝散葉和添丁發財」 傳統相去甚遠!
從歷史和錢幣研究角度看,香港是時候把女皇頭和洋紫荊「下架」,安放於歷史殿堂,把「香港回歸」 等鑄於幣上,讓人從中窺探並多了解香港的過去和發展。
前高級警司/警察博物館諮委/通識研究碩士
何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