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警隊有很多外籍警官,一般來港時警察總部都為他們音譯或意譯一個有意思和文雅的名字,例如Halliday 夏禮德、Deptford 戴德福、Prowse 包博思等,但一般同事特別是前線的喜歡以外籍警官的名字、性格和作風等而度身定造一個花朵,直至他們退休離開香港時都不知道,一位叫做Bowick的因其性格暴戾而被稱為「暴君」、很牛精及有點躁狂的Robinson被稱為「牛精良」 、比較和藹可親的Howcroft為「何舅父」;有一些比較有趣的Morgan被音譯為「毛巾」 、Kerrigan 顧理勤變成「咕喱緊」 、Hancock音為hen與cock譯作「鴛鴦雞」 、Smallshaw 稱為「細small傻shaw」,Merrick喜歡跑長途的就叫「馬力」(路遙知馬力);Margaret有譯「貓骨」 、Catherine謂「瘦貓」 ;有一些貌似明星的亦有有趣的花朵,有姜中平、李小龍,蔣金的親戚稱為「獎品」 、金漢的親戚稱為「銀漢」 ;最絕核還是一個品行不佳的Peter譯為「卑鄙」。 所以很多時候憑一個人的花朵可略知其性格及受歡迎程度,亦是在挑選及人事管理上其中一個參考指標。
「花朵」的由來相信與國民黨軍人於三四十年代參與走私活動有關,他們可利用黨的身份穿州過省而不需接受檢查,而黨徽正是一「花朵」 在上; 若主動地把自己的身份或地位告知別人得到尊重和利益等好處,則是「撻朵」或「響朵」 。
前高級警司/警察博物館諮委/通識研究碩士
何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