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看得懂、買得到的文物|猛料阿Sir講古

多謝前特首林太和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及西九文化區各大員,為我們帶來看得懂的故宮文化博物館和「可能看不懂」的M+博物館展品。使香港這一塊「文化良田」更添加無限動力和活力。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大的藝術和文物集散地及交易中心。很多更是買得到,是平民化和可落入尋常百姓家。每一天在網上和每星期都有不同的大型小型拍賣行舉行實體拍賣,都可見到非常活躍的藝術品和文物交易,其金額都是一般人可接受而不是天價和遙不可及。

一些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朋友跟我說,身為中國人真幸福,其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歷史和很多前人留下的東西都「很好玩」,不是一些文化短淺國家的人可明白。而居於香港更幸福,中西文化交融,很多有趣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文物都在香港可見到和買到,而不是只在博物館看到但摸不到,遑論擁有。

近期從網上和實體拍賣會看到三項富有中國舊社會和香港故事的拍品,以物有所值價格成功拍出,反映承傳者和新一代文物託管人認識和珍惜這些中國和香港故事及願意將之流傳下去。

第一件是1970年香港狗年一角的錯體郵票,是4枚郵票連在一起(一般稱為四方連),最珍貴和難得就是中間應有的齒孔漏打了,因印刷打孔時出錯所致,過往只發現過兩枚(兩方連)一起的漏打齒孔,而四枚一起漏齒,至今為止是首次發現,相信亦是唯一存世的「香港1970狗年一角郵票錯體漏齒四方連。拍賣前已引起郵票界的關注,結果在實體拍賣會以連佣金8萬多元拍出。

第二件是在網上臉書Facebook拍賣,一張1958年的香港有利銀行100元以30多萬元拍出。有利銀行曾是香港三大發鈔銀行之一,1854及1857年分別在上海和香港設立分行,1862年更獲准在港發行鈔票,1892年至1912年短暫停發外,直至1974年後才正式停止發鈔,後被收購而關門大吉。

第三件是一枚貼有雙喜的民國時期銀元(俗稱「大洋」 或「洋錢」等,因銀元源於15世紀歐洲,故稱「洋」) ,在激烈競投下以10萬元拍出。那銀元沒有甚麼特別,亦是常見的,但在上貼了喜字則不常見。在陳存仁教授70年代寫的「銀元時代」生活史「六十年來的物價追想」-文中,就有細訴他銀元上貼「喜」字的故事:「我六歲前,絕少機會可以看到一塊銀元,新年中到九姑母處拜年,姑丈號稱巨富,開設典當七間,姑母見到我非常高興給我一塊錢作為『壓歲錢』,我拿著銀元回來,覺得飄飄然已成為有錢人了。我拿到的那塊壓歲錢,又經過我姑母剪了一個紅紙『喜』字,牢牢的貼在上面。我明知這一塊錢可以換到一百多枚銅元使用,但這是我最初得到的財富,無論如何不肯兌換,常常放在袋中,玩弄不已,有時還拿出來炫耀於人,自鳴得意。

一個舊時代的故事。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