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十四天的全民檢測結束,有超過一百七十八萬人參加,找出三十二名感染者。雖然反對全民檢測的人仍然繼續質疑檢測的成本效益,但是,香港這次全民檢測,總算是零的突破,達到一定效果。
第一、切斷社區傳播鏈。在檢測出來的三十二名確診者之中,有十三人是無症狀感染者,當中八人(百分之二十五)的病毒傳播值較低,其餘七成半是會播毒的患者。特別的是透過檢測找到了兩條跨家庭的傳播鏈,其中一條是「大圍交通城群組」,交通城的一個管理員接受全民檢測時證實確診,追查之下,發現有其他管理員及送貨工人均告染疫,確診人數共計十三人;另一條透過全民檢測追查到的傳播鏈是「深水埗三人飯聚群組」,他們在深水埗萬發海鮮飯店吃飯,最後追蹤到至少四個確診人士。抽出這兩個群組,會大大減少周邊的人受感染的機會。生命無價,誰說檢測沒有效益?在反對者眼中,人命真是毫無價值?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不是有相當大數量的市民受杯葛檢測的政治宣傳影響,抗拒全民檢測,假設參加檢測人數增加一倍至三百六十萬人,就可能不是找到兩個跨家庭傳播群組,而是四個群組,將可以截斷更多可能的傳播,保障更加多市民的生命。從這個例子可見,政治偏見直接影響抗疫的科學思維。
第二、獲取全民檢測的經驗。香港有不少政客反對全民檢測,他們無視全民檢測在病毒爆發時,是可以快速阻止病毒傳播的手段。今次的全民檢測,就如走火警一樣,讓當局可以掌握全套大規模檢測的方法。未來若再進行全港或地區性檢測的時候,就有經驗可循。
政府下階段的工作應該是積極爭取長期確診清零。
早前在香港第三波大爆發時,上海新冠專家組長張文宏指出,香港疫情大爆發之因,是香港沒有像北京六月爆發疫情時那樣,迅速展開大範圍病毒檢測。
他指出,香港當局的政策是把病情控制在「低水平」而非「清零」,但這樣做的社會成本其實更高。早前在北京和烏魯木齊市有小規模爆發時,都迅速重拳出擊,進行大排查,快速展開精準的「應檢盡檢」。這樣一種主動、快速、精準的防控,其背後是中國政府「零遺漏」、「持續本地零病例」的決心。
香港控疫做得比西方國家好,做得比中國差,差的就是沒有確立「長期清零」的政策目標。
香港昨日第一天本地零確診,第三波疫情紓緩,令人擔心官場內有一種幻想,覺得至少在冬季可能再出現疫情大流行前,會有兩個月的穩定期,可以唞一唞,維持着低確診宗數就可以,要長期清零就沒有把握了。
這又是一種等運到、muddling through、碌碌吓就過的心態。官員心想到冬天疫情再爆時,再來收緊限聚令「一招了」就可以。至於有七千個拿了第一期保就業基金但放棄再申請第二期的僱主,他們看來頂唔順要大裁員甚至會倒閉,就變成在自由市場下阻止不了的事情。
政府不應該這樣。要換腦袋,換思維:
第一,不能接受「我們沒有辦法長期清零」的假設,這是一種自我欺騙的想法,也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如果政府覺得不可以長期清零,就一定做不到了。
第二,要實現長期清零和重啟經濟雙重目標。這兩個目標互有矛盾,但不一定不能做到。政府若然真是好打得,就可以做到。要在雙重目標下設定行動計劃。
第三,要長期清零除了要收緊各種可能輸入病例的來源之外,一有小爆發就要「應檢盡檢」,出現一個個案可以檢測附近過萬人,甚至做全區檢測。不要以為一次全港全民檢測要五億元很貴,限聚多一天,損失生意的社會成本何止五億。
第四,要重啟經濟最可能的方法是最少有十四日清零、最好有二十八日清零的紀錄,和內地互認健康碼通關,互免十四日隔離檢疫,人流通了,零售就活起來。期望沒有長期清零紀錄也可以和內地免隔離通關,根本不切實際。
抗疫要排除政治偏見,迎難而上,不能符符碌碌,遇難而縮。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巴士的點評——不能長期清零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其他
更多- 巴士的點評——擴大強檢 必由之路2021-01-19
- 巴士的點評——為何錢斯利、梁繼平和林飛帆有這樣不同的命運?2021-01-16
- 巴士的點評——和美國對賭好易贏錢2021-01-15
- 巴士的點評——新蠍子論2021-01-14
- 巴士的點評——阿爺郁BNO公民權如箭在弦2021-01-13
- 巴士的點評——不要再存有幻想了2021-01-12
- 巴士的點評——看不見在大廳中的大象2021-01-09
- 巴士的點評——《基本法》有容許搞攬炒政變嗎?2021-01-08
- 巴士的點評——攬炒真是無後果嗎?2021-01-07
- 巴士的點評——政府高層像誇誇其談的小學生2021-01-06
- 巴士的點評——西方接種疫苗 正在體現「墨菲定律」?2021-01-05
- 巴士的點評——黑天鵝與灰犀牛2021-01-02
- 巴士的點評——魔球故事︰要有型有款還是要贏?2020-12-31
- 巴士的點評——很難接受窮表弟變了科學家2020-12-30
- 巴士的點評——傲慢偏見 代價高昂2020-12-29
- 巴士的點評——生命是場華麗的錯覺2020-12-24
- 巴士的點評——揭李偲嫣慘劇的來龍去脈2020-12-23
- 巴士的點評——連番立法 還不是馬照跑 股照炒?2020-12-22
- 巴士的點評——作戰目標是沒有第五波疫情2020-12-19
- 巴士的點評——等隔離等到死 2020-12-18
- 巴士的點評——爭取不限聚、不禁堂食、不限旅遊的日子到來2020-12-17
- 巴士的點評——打疫苗戰 重啟經濟2020-12-16
- 巴士的點評——政府有意志及能力,去打好接種疫苗大戰嗎?2020-12-15
- 巴士的點評——身先士卒去打仗2020-12-12
- 巴士的點評——從一個案看到香港抗疫如何鬆散2020-12-11
- 巴士的點評——沒有意志 不可能打勝仗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