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撰文說「誰來照顧阿爺的感受」。文章出街後,有朋友發信息給我,說我講這些說話「唔啱聽」,因為很多年輕人認為香港是「一國兩制」,毋須考慮阿爺感受。
「唔啱聽」這三個字觸動了我的神經。香港無論是建制派或者反對派,以至政府高官,都想講「啱聽」的說話。「啱聽」代表政治正確,代表投其所好,代表講完之後博到掌聲,也代表自己更受歡迎,「民望」會上升。當社會變得愈來愈政治化時,從政者都只說民眾「啱聽」的說話。久而久之,人人變成自我中心的「巨嬰」,只想自己要甚麼,不理其他人訴求。阿爺的感受,當然不在考慮之列。
忠言每每逆耳,「啱聽」的話卻有毒。參與政治的市民,若完全不會考慮這個遊戲的其他玩家的想法,行為徹底過界,結果就招來巨禍。
二○一九年那場失敗的政變,無論是從藍抑或黃的角度看,都是非常非常失敗。藍的會覺得香港社會完全失控,秩序大亂,甚至有人放火燒人,如今想起,猶有餘悸。黃的,如果冷靜一點,會明白當日爭取五大訴求,如今適得其反,可說是一敗塗地。
我年輕時研究政治學,其中一個課題是從系統發展角度去比較優劣,發現懂得從失敗中學習的系統,長線生存發展空間會很大。而那些反饋迴路閉塞、不懂集體思考反省系統,會在時間洪流中,灰飛湮滅。
回顧過去歷史,懂得反思而得到重大成果的國家或社會,最後皆有所成,例子不勝枚舉:
一、戰敗的賠償。一九一八年一次大戰結束,戰勝協約國要求戰敗的德國賠償二百六十億金馬克巨額賠償。德國背負巨債,民不聊生。貧窮逼人走上絕路,德國泛起極端民族主義,希特拉的納粹政權,在這種背景下,透過民主選舉應運而生。二戰後,美國等戰勝國吸取一戰教訓,較寬容對待戰敗國日本,雖然不讓日本全面發展軍力,美國更在日本駐軍。但經濟上,不但沒有懲罰日本,還大力扶植她,培養日本戰後重振製造業,一度成為全球最大工業國。雖然美國決策背後有扶助日本對抗當年紅色中國的意圖,但幫扶而不是嚴懲日本,有其背後邏輯,換來世界和平。
二、中國的文革。中國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爆發文化大革命。這場長達十年的激進政治運動,對中國造成極大破壞,嚴重窒礙國家發展。一九七七年鄧小平上台後,徹底否定文革,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中國改革之初,不無波折,不少人認為這樣搞市場經濟,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但正正是因為文革這個慘痛歷史教訓,讓上至領導下至平民不想回到過去的日子,就沒有走回頭路。為甚麼世界上有這麼多社會主義國家,為甚麼只有中國成功改革開放?主要因為中國從文革吸取教訓,出現系統性學習。這種高度反思能力,將中國一百八十度轉向正確軌道,行走四十年後,終令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八億國民成功脫貧,做出人類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驚人成就。
三、香港暴動。一九六七年香港爆發暴動,當時港英政府在暴動平息後,一改之前撒手不管的態度,徹底推行社會經濟改革。當時英國派了較左傾的麥理浩來港任港督。麥理浩其中一個最大成就,是推行十年建屋計劃,大量興建公屋居屋,解決本地人住屋問題。另外,又全力推動發展製造業,令香港走上經濟起飛的新時代。
回看二○一九年十一月的香港區議會選舉,有百分之五十七的市民投了票給反對派,他們在新政制下會是失落者。或許他們當中有百分之一的人非常激進,要搞港獨,想推翻中共政權,這些人恐怕除了移民外,沒有其他出路。但其他絕大多數人應反思,他們參與了二○一九年的那場運動,或者投票支持激進反對派議員,最終沒有換來所謂更多的民主和自由。他們一個集體錯誤,是只顧自己想要甚麼,完全沒有考慮阿爺的需求和感受。政治就是give and take的遊戲,要有商有量,互相遷就,先要了解對方。你想獨贏,結果會全輸。遭逢大變,如果沒有能夠從失敗中學習,未來只會永遠錯下去。若我天天只講你「啱聽」的說話,對你聽完全沒幫助,反而會把你送上不歸路。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巴士的點評——向支持反對派的民眾進一言
其他
更多- 巴士的點評——再造新香港—「香港公司」模式2021-04-17
- 巴士的點評——李亨利——一個吃裏扒外的賣國故事2021-04-16
- 巴士的點評——反對派議席會比你想像中少2021-04-15
- 巴士的點評——「風險者限聚」原則2021-04-14
- 巴士的點評——「疫苗氣泡」強攻 打開接種疫苗血路2021-04-13
- 巴士的點評——經濟差劣 比病毒殺人更多2021-04-10
- 巴士的點評——殺民主者「威水人」2021-04-09
- 巴士的點評——新聞稿件被丟進垃圾桶的故事2021-04-08
- 巴士的點評——關鍵在「愛國」兩個字2021-04-07
- 巴士的點評——向支持反對派的民眾進一言2021-04-02
- 巴士的點評——誰來照顧阿爺感受2021-04-01
- 巴士的點評——政制返回原點 洗牌再來2021-03-31
- 巴士的點評——新疆之戰 互割喉嚨2021-03-30
- 巴士的點評——新疆棉花大戰 背後是中美高效與失效制度的較量2021-03-27
- 巴士的點評——新疆「偽命題」 H&M中招2021-03-26
- 巴士的點評——風波過後 還要接種2021-03-25
- 巴士的點評——舊劇本加新配角 怎有叫座力2021-03-24
- 巴士的點評——民族復興 民心無價2021-03-23
- 巴士的點評——中美會談 美國狂做騷 踢上中國硬石頭2021-03-20
- 巴士的點評——要認識清楚甚麼叫「政權保衞戰」2021-03-19
- 巴士的點評——將普選這隻巨獸關回籠子裏2021-03-18
- 巴士的點評——民主不是現在倒退,而是早已倒退了2021-03-17
- 巴士的點評——從民陣事件 看香港搞民運如何「求求其其」2021-03-16
- 巴士的點評——轉變中香港的政治失序2021-03-13
- 巴士的點評——新加坡比香港自由,不要開玩笑了!2021-03-12
- 巴士的點評——要由有心有力的愛國者治港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