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清零與否」是意識形態之戰

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政府收緊社交措施。看美國媒體的報道,香港以至大陸疫情的新聞,經常主題標籤了「清零」這個詞,字裏行間是在質疑大陸和香港的清零政策。

踏入二〇二二年,中美的意識形態之戰,其中一個焦點,相信是中美的抗疫策略。西方推進「與病毒共存」策略,最激進的國家是英國,美國亦緊隨其後,她們無力清零,連抗拒疫情亦有心無力,惟有盡量為國民施打疫苗,期望新冠病毒變種會愈來愈弱,死亡率下降,「與病毒共存」的策略便能奏效,讓經濟可以全面重啟。

伴之而生的,就是西方世界要否定中國的清零政策,踩低中國的抗疫措施,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美國抗疫失敗,人所共知,美國最近七天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超過七十六萬,累計確診人數六千三百二十萬,死亡人數八十四點三萬,三項都冠絕全球,已是鐵一般的事實。但美國政府開始吹一種自己最快走出困局的講法,自認世界第一。

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瑪西亞·福吉於一月九日便發推文,聲稱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比疫情前更強大的經濟體」。她的意思是美國的GDP在二〇一九年為十九點九萬億美元,兩年後到二〇二一年,已上升至二十點三萬億美元,超過新冠疫情爆發前。不過,就在福吉的推文發出後,惹來了很多跟帖評論。有網民援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更正福吉的講法,說「美國是唯一一個犧牲八十四萬條生命去實現百分之二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中國在清零的抗疫政策之下,經濟增長最快。」據OECD的數據顯示,美國在二〇二一年的GDP,較二〇一九年,增加了百分之二,而中國同期則增加了百分之十點六,數字的確說明了一切。

中國的清零政策,令經濟少受疫情影響,可以保持較大的增長。而美國經濟之所以比疫前有百分之二的增長,主要與美國聯儲局將利息維持在零和天量買債放水有關。美國的放水政策,也造成美國去年十二月出現百分之七的高通脹率,而中國同期的通脹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五。諷刺的是,雖然美國抗疫做得相當差,美國高官仍夠膽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

第二,廣傳「清零政策不可持續」。美國既然做不到清零,在無辦法之中的辦法就是希望盡快能與病毒共存。然而,美國兩劑疫苗接種率目前只有百分之六十二,這種策略是冒進而且危險的,因為沒有人知道病毒是否一定會變得愈來愈弱,一切只是假設。

中國的「動態清零、提高接種率、觀察病毒發展」的策略,在新冠真是變到接近流感才開放,是最科學化的應對疫情方法。美國未能採取中國的抗疫方式,但在口頭上永不言敗,估計美國今年會大量散發「中國清零不可持續」的言論。

第三,香港是薄弱環節。美國要攻擊中國,證明中國的清零政策無效,絕對不容易,因為中國既有全民檢測的法寶,又有強大的追蹤病源的能力。任何一個城市發病,在大約一個月之內就可以清零,要說中國抗疫失敗,並不容易。但是,作為中國一部份的香港,卻實施一種「唔湯唔水」的抗疫政策,比西方嚴厲,較中國寬鬆。特區政府高官在心態上亦不想實施帶強迫性的全民檢測,令到清零的時間變長,成本也高很多,自然易生民怨,也會滋生學外國放棄清零的想法,對此美國自然正中下懷,可以利用香港反攻中國的清零政策。

香港出現「兩頭不到岸」的困境:既不是西方國家那樣,願意付出大量人命代價,與病毒共存,撤銷與外國通關的限制,加速經濟重啟。又不能做到嚴控疫情,快速清零,與內地的政策看齊,盡快與內地通關。這種兩邊不是人的狀態,政治風險很大。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