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要清零要通關 就要從頭做起|巴士的點評

香港面對困難,需要翻開一頁,重新再來。

香港面對洶湧而至的疫情,政府抗疫政策不斷調整。疫情不能清零,外地回來的港人檢疫隔離時間又縮短至七日,令人覺得未來想清零會更加困難,與內地通關更十分遙遠。

香港和內地的防疫目標是動態清零,而動態清零的關鍵是外防輸入、內防感染。既不讓外來的帶病毒者,把病毒帶入社區,也不讓本地的感染者和其密切接觸者,將病毒在社區中散播。兩方面都要滴水不漏,才可以達到動態清零的高要求。所謂「動態」清零,是指不一定能確保絕對沒有個別感染發生,但一出現感染,就要動態地將之清除,回復清零的狀態。

危急情況和常態狀況,應分開處理。

香港早前疫情爆發,在最危急的高峰期時,一天真實的新增確診人數可能超過十萬,各行各業都有大量人確診,醫護確診更令到醫院的運作出現極大危機。所以政府臨時修改措施,讓染疫後康復的醫護,在確診後第七天若檢測呈陰性,就可以復工。

其後各行各業都缺人,亦想與醫護看齊。政府決定已完成疫苗接種的確診者,在第六和第七日用快速檢測呈陰性的,就不用再禁足,可以外出。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才要居家隔離十四日才可外出。社會上有人開始質疑政府,確診者只隔離七日,從外地回港的人士,風險比確診者低,為甚麼反而要隔離十四日呢?政府之後又對這些質疑讓步,決定外地回港的港人,只需在酒店隔離七日就可外出。要研究這些政策若長期持續下去,有何影響。

先講確診者。當日容許確診醫護隔離七天就可以外出,其實只是危急時的權宜之計,在疫情暴發時,希望有足夠醫護人手去做救命工作。

但當疫情消退,逐步回復常態後,確診者只隔七日的安排應否持續,也是一個問題。這個安排的漏洞是以連續兩日快測呈陰性作為標準,一來是快測的準繩度有限,二來不像醫院要測量確診者的CT值,確認痊瘉者的病毒量低,才予以放行。在疫情大爆發時,市面全是感染者,多一個帶病毒者在社會上走動不為多;但當疫情平復,社會上帶病毒者少時,確診者七日可外出,會令清零更加困難。

再講外地回港人士。雖然Omicron變種病毒三日一個傳播周期,隔離七日,經過兩個傳播周期,應已足夠。但Delta病毒傳播周期,時間長得多,之前有研究Delta病毒的傳染期一般五日,最長可能長達十八日,七日隔離期應該阻截不了Delta。

其實也是同樣邏輯,當本地疫情高發時,到處都是病毒,本地都有百分之八確診個案是Delta(三月二十三日數字),外地疫情不比本地高,外防輸入放鬆一點無大問題,因為不會增加風險。但到本地疫情平復後,入境只隔離七日,就會形成一個防疫大缺口。

特區政府見到有人質疑確診者和外地回港隔離時間不同,就將外地回港的隔離時間縮短,可能是投市民之所好,或者應商界之所求,但對長遠清零卻相當不利。這很明顯是一個公眾喜歡但不利於抗疫的政策。由於外國很多地方入境已不用隔離,回港時也只需隔離七日,很多市民已開始計劃到外地旅行。可以想像,即使香港第五波疫情消退,在香港這樣寬鬆的入境要求下,更難清零。

特區政府應該從新思考?

一)還要不要動態清零?

二)在動態清零的目標下,七日的確診隔離期和七日的海外回港隔離期,能否做到滴水不漏外防輸入內防感染?

三)若做不到就要告訴大家,如今的七日隔離期只是權宜之計,到疫情平復時,還要回到十四日隔離。

四)若將來也不延長隔離期,大家就要接受,和內地通關當然無可能,本地也極難做到動態清零。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