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對未接種疫苗的人,新冠一點也不像流感|巴士的點評

香港最近出現一個新冠疫情病死率的爭拗,本港第五波疫情至今已有九個月,截至星期四,累計有九千六百二十三人病死,當中約有九千一百人是今年首四個月疫情高峰時離世。

前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近日提出質疑,指政府計算病死率應分開計算今年初疫情高峰期的病死率和近日疫情反彈的「粗病死率」。他認為近期的「粗病死率」不足百分之零點一,與流感相若。不過,政府的看法並非如此,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反駁說,這種計算「嚴重選擇性偏誤」,令市民輕視疫情。他強調應該以整個第五波計算的病死率百分之零點六比較恰當。

這個病死率的爭議,表面看是截取數據的時段不同,政府以整個第五波九個月疫情作為基數去計算,而梁栢賢等只以五月十五日至九月這段時間的疫情作為基數去計算,就得出不同的病死率。

兩種不同計法,有不同的理據和思維。第一,梁栢賢只截取近期數據的做法,從分析事物的角度,有捕捉到近期變化的好處,但也有輕視疫情的壞處。他希望藉着指出疫情不嚴重而叫政府進一步放寬抗疫政策,例如外地回港的檢疫隔離日數。但「新冠如流感」之說有一個副作用,令人覺得不用接種疫苗也無問題。

第二是,政府以整個疫情作為病死率的計算,是一個審慎的做法。由於疫情是延續的,期間沒有清零,只是Omicron變種病毒變成了主流而已。所以,以整個長達九個月的第五波疫情作為基數來計算病死率,合乎科學,也比較審慎。當然,這種計法的壞處就是凸顯了疫情的嚴重性,而好處亦復如此,這樣可以鼓勵更多人去打針,加快建起免疫屏障。

那麼,為甚麼五月以後的病死率會偏低呢?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因素:

第一是疫苗接種率已提高了,特別是八十歲以上的極易感染人群的接種率;第二是今年三月開始了給處方口服藥予長者等高危患者,令死亡率下降;第三,最弱的一批在年頭那一波已過身了。
  第四,可能是更重要的,就是第五波初期,即今年年頭的疫情爆發,可能已有二、三百萬人受到感染,他們再受感染的機會率只有百分之一,令這一波疫情後段可感染人群的基數接近減半。

然而,無論是以整個第五波計算的百分之零點六病死率,還是只是用所謂的百分之零點一「粗病死率」,都沒有提及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感染人群的基數。

過去,香港每年流感病死的人數大約有一百至三百人左右,有三百人以上病死的年份,流感已相當嚴重。但是,由五月中至今,已有超過五百多新冠病人死亡,而這一波疫情還未結束。以近期平均一天有十人病死計算,到這一波疫情結束,死亡人數可能達到七百至八百人,就等於香港每年流感平均死亡人數的五倍!

即使以梁栢賢所謂的「粗病死率」百分之零點一計算,為何新冠的病死率和流感相同,但死亡人數卻多這麼多呢?

主要是感染基數不同。由於流感是長期流行的病毒,一生人感染流感的次數可能過百甚至上千,身體已有充足的抗體保護,流感即使殺到,感染流感的人數也會比較少。假設有十五萬人感染,百分之零點一的病死率,就等於一百五十人死亡。

問題是,新冠病毒是新型病毒,感染和重複感染的人相對於流感少很多,新冠免疫屏障仍然比較低,疫情一旦爆發,感染人數會多很多,由於基數大,就算病死率相同,死亡的人數也多很多。

這裏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完全沒有接種疫苗亦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群,特別長者,遇上疫情的時候,真的會如蒼蠅一樣死去。八十歲以上的人,沒接種疫苗的,病死率達到百分之十三。
  現時,八十歲或以上,一針也未接種的共有十一點六萬人(百分之二十九點二),七十至七十九歲、沒接種疫苗的有九點九萬人(百分之十六點七),而六十至六十九歲有十一點五萬人(百分之十點三)。這些沒接種疫苗的長者,一旦受到感染,死亡的機會很大。

假設那十一點六萬、一針也未接種的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家,全數感染,百分之十三的病死率,等於會有超過一點五萬人死亡。

所以,要認清「新冠不等如流感」的事實,未接種者趕緊去打針。愈多長者打針,香港愈具備開放的條件。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