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以洪荒之力搶人才推創科|巴士的點評

特首李家超推出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在市民最關心的房屋問題上,縮短造地建屋的時間,並提出將公屋輪候時間先在六年封頂,再降至四年半。在香港未來發展上,提出搶人才,搞生意,拼創科。香港開始有動起來的感覺。

過去特區政府有「大市場,小政府」的概念,慢慢變成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也成為政府不作為藉口。相比起新加坡以至鄰近城市,香港變得被動。

這種被動散漫思想,也蔓延到其他政策領域,即使市民很關注的房屋問題,政策虛化。上屆政府一上任,房屋政策變成「置業主導」,卻不見興建私營房屋的土地增加。到任期中又好像要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比四改到七比三,但又不見公屋輪流時間縮短,反而愈變愈長。

這次《施政報告》,開始見到轉變。第一,主動。過去跨國企業高層談起香港和新加坡比較,普遍印象是新加坡非常主動去搶生意,搶人才。但香港就被動很多,流於一般層次的介紹推廣。但今次就主動出擊,例如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針對性引進重點企業來港。例如成立「人才服務窗口」,每年吸納至少三萬五千名人才。又設立全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羅致高薪人才或全球一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並有一系列配套措施。政府這次搶企業吸人才的策略,就大有主動出擊的味道。其次,破格。過去政府做很多事都瞻前顧後,例如不想輸入勞工,不想引領投資,不想自己直接投資,還有很多不想……但競爭對手,就樣樣都想做。香港空有與國家聯通的優勢,反而比對手落後。

但這份《施政報告》,很多過去不想做的事情,都開始做起來,例如輸入技術勞工,在人才清單上的的十三個短缺項目,或者年薪二百萬以上的員工,就毋須如現時那樣要證明有招聘困難,就可以輸入。又例如設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用好財政儲備投資,促助產業發展,就有點港版「淡馬錫公司」味道。再例如用三百億設立「共同投資基金」,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這些政府作主動投資的行為,競爭對手早已進行,但香港過去不願意去做。

第三,指標清晰。特首話要「以結果為目標」,定出一百一十個KPI(關鍵績效指標),公務員表現欠佳會終止聘用,這是很好的開始。在具體政策方面,定了公屋輪候時間先在六年封頂,然後在四年逐步降至四年半,這就很具體了,市民可以以此來監督政府。政府提出在五年內多建三萬個「簡約公屋」,讓輪候公屋的市民先入住,這是縮短輪候公屋時間的具體方法。估計興建簡約公屋連同傳統公屋,未來五年公營房屋總建屋量較上一個五年期,增加百分之五十的公屋單位。

另一個例子是用一百億設立「產學研+計劃」,資助至少一百隊本地大學的創科團隊,三年內將他們的創科成果落地,之後兩年將成果商品化。過去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資助計劃,但不會細化到「至少一百隊團隊」,「三年、五年要達成甚麼目標」的地步。

新一份《施政報告》,讓人有「政府動起來」的感覺,而且是出動洪荒之力搞創科,不再是一個大派福利討好市民的政府,而是為香港發展找到出路的政府。當然,勇於任事,還要小心避免犯錯。定出清晰指標,達成的難度更大。但政府總算走出第一步,希望香港可以走出新路。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