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放寬條件請外來醫生|巴士的點評

香港醫生人手極其短缺,醫管局派團到海外招聘醫生,首站英國搶人才。

全球面對醫生人手不足問題,香港每1000人只有2名醫生,新加坡每1000人有2.8名醫生,歐美國家有3名。醫生短缺不但令服務下降,專科輪候時間愈來愈長,亦令工作條件變差,形成惡性循環,醫生愈容易流失。

本地培訓醫生需時,遠水不能救近火,政府計劃增聘在外地讀醫後執業的港人,讓他們來港工作5年後免試註冊。但計劃推出後反應一般,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說,他希望短期內可吸引100名海外醫生來港工作,但目前只有10人願意,與原定目標相距甚遠。醫管局將集中到75間香港指定免試註冊醫學院去搶人才。盧寵茂認為,若成功聘請到100名醫生,就可能聘請到200人、500人,甚至更多。

醫管局截至去年10月,醫生流失率8.1%、護士流失率10.7%。據預算案資料,公立醫院醫生人手持續流失,2022至23年度只有6450名醫生,較上年度少34人,專科醫生人數更減少105人。由此可見,隨着人口老化,香港需要從外面招聘的醫生人數,要數以千計。

醫管局積極到海外搶人才,值得支持。但未知可聘請到多少醫生回港,若不達標就要考慮應變方法:

一、大幅放寬合資格醫學院名單。香港培訓一名醫生,大學學位成本是100萬,遠較其他大學學位成本20萬高,但醫學生同樣每年只須付4、5萬元的學費。若香港培訓了醫生,他們去外國工作,損失甚大。反過來,若能聘請外地培訓醫生來港,獲益不少。若招聘不太成功,可以把指定院校名單擴闊。

二、設立多一間醫學院。現時只有港大和中大有醫學院,隨着人口老化,兩間醫學院培訓出來的醫生是否足夠存疑。現有醫學院的大學很可能反對增設醫學院,認為這將拉低收生水平。但如香港科技大學,也極高水平,由他們創辦醫學院,我看不到培訓水平會低於港大及中大,即使收生分數線下降,不等如培訓不出有水平的醫生。另一替代概念,是讓港大和中大在內地開醫學院,兩地學生皆可入讀,香港承認資格,學生就更多樣化。

三、招聘內地或海外醫生。現在的海外人才招聘計劃,只限於外地讀醫、其後入行的港人,但只要把招聘對象擴闊至非港人,相信招聘就容易很多。

本地醫生一直反對輸入醫生,其實回歸前香港容許海外英聯邦醫生來港執業,但回歸後封了這道門,令醫生供應減少,私家醫生收費水漲船高。這種做法保障了行業利益,但犧牲了給市民的服務。若在海外增聘港人醫生不成,搞醫學院遠水不能救近火,是時候考慮招聘外地醫生來港工作,解決人手嚴重不足問題。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