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7º
  • 89%
  •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情緒百子櫃——流感高峰過後

  最近流感高峰期,不少人比以往更注重衞生,若走到極端,成為潔癖(obsessive cleanliness)。香港經歷沙士一役,潔癖比過往更常見。

  清潔的標準因人而異,並不是愛清潔便等於潔癖,例如一般人弄髒了雙手趕緊清潔是合乎衞生的做法。可是,當雙手接一觸到東西後便要洗手,甚至反覆清潔雙手仍然擔心有細菌或不潔物等,便有可能是病態。

  潔癖是強迫症一種。患者常會感覺到雙手很髒,必須馬上洗手。即使知道已經很清潔,仍然覺得有細菌。這種焦慮感覺揮之不去,最後,還是會忍不住洗手。通常洗手亦要經過既定的程序,例如手心、手指有固定需要洗的次數。一旦程序打亂了,便得從頭開始。由於洗手的次數頻繁,常常會見到雙手變得乾燥通紅。

  若病情嚴重,便會佔用了病人很長的時間。例如病人需要洗澡,首先要把浴室,甚至牆壁洗刷乾淨才能開始。結果,簡單的一次洗澡便花上兩三小時。由於對清潔的要求愈來愈嚴格,帶來的困擾亦愈來愈多了。

  有病人還會把自己的要求伸延到家中各人,並要求家人跟着自己的要求作出清潔或擺放物品的方法。若違反了病人的要求,他便會大發雷霆。和他同住的家人便被迫遵守他的「家規」。這樣,或會令病人和家人關係變得緊張。

  早期的病人會察覺自己的想法很無理,於是便想辦法去抵抗(resistance)。可是,時間愈久,這種抵抗思想便會愈淡化,繼而消失。

  久而久之,病人便會把這些強迫症狀合理化,忘記了正常的標準。因為強迫症能導致各種生活上的困難及壓力,最後有可能演變成抑鬱症,必須及早治療。

  治療的方法有藥物治療等多種。結合藥物及心理治療可為病人達到最佳的效果。

陳蔓蕾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