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業這麼上心應該是好事吧?其實也不一定。有些個案由開始時的全神貫注,慢慢變成極度擔憂學校的所有事情,事無大小都會重複又重複地去想像會有壞的事情發生,例如小至忘記交功課、答錯答案,或大至在考試中「肥佬」,他們可能也感受到這些擔憂是「諗多咗」,但是這些想法會不斷湧進腦中而沒有辦法停止。要去減低這憂慮,他們唯有事事小心,盡量確定事情不會出錯,盡量避免那些「諗多咗」的最壞情況不會發生。更壞的情況是這狀況可蔓延至課外活動、與朋友玩樂、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這樣他們生活的一切都是提心吊膽、戰戰兢兢,處處擔心有壞的事情發生,很難有一刻平靜下來。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焦慮症!面對這種不斷的擔憂,醫生不可簡單的叫這些學生「諗少啲」、「唔好胡思亂想」,因為重覆的思想是很難控制的,有時愈想停止反而會愈想得多,若果硬要他們停下來,可能弄巧反拙,加重他們的心理壓力。常用的建議反而是要從日常生活習慣着手,加插一點輕鬆的活動來放慢節奏,例如聽流行曲、上網閒逛、緩步跑、學習瑜伽,甚至乎可以試試自拍,盡量令生活不需要時時都集中在學業和成果上,有時都可以做一些無聊的事,取得多一點平衡。當然,除了生活的提示外,藥物治療也同樣重要,現今的藥物已經是十分安全和少副作用,所以對青少年也是適合的。
鄧萬豪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