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裝和藝術界方面,最近Prada便一連兩天在西九文化區M+舉行「Prada Frames研討會」,探索設計、藝術與環境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為期兩天的活動,不少本地及海外講者聚首一堂,就「材料流動」(Materials in Flux)議題深入討論。Prada這個國際高級時裝品牌,在環境保育議題上一直強調可持續發展之重要性,品牌標誌性的尼龍物料,便變革成由收集海洋廢物、漁網和紡織纖維廢料循環再造而成的ECONYL尼龍。要知道時裝這個行業一向被定型為不環保兼且破壞生態,但其實時裝界的確有在致力解決問題及推動環境保育。藝術界方面,在研討會中建築師Jacques Herzog便談及M+博物館如何在人類構思下成為思潮流動的載體,連繫古今,展望將來。此外,Herzog又解釋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對構建可持續發展社會正正扮演重要角色,在塑造根本概念的同時有利孕育富想像力的思維。
今次論壇聚焦於討論廢物轉化的概念,並且邀來社會各界人士一同參與,包括多位藝術家、不同範疇的學者、建築師、設計師及科學家等聚首一堂。務求以多角度、跨領域的視角,審視全球海洋所擔當的重要角色,探討廢物蘊藏的潛力,以及循環再用的各種可能性。
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們多了解身邊的生態環境是必須的。近年環境氣候的極端改變,仿似是地球提出申訴,告誡人類要停止破壞行為,要學習如何在發展和環境保育上找到平衡。
馮榕榕(Ru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