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補氣,血虛補血,氣血兩虛自然要氣血雙補。對中醫藥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那又為何在此討論呢?因為有些原則性問題一般人可能忽略了,導致平日調養身體時候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此提出來,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氣血互根:
氣有推動、溫暖、防禦的功能;血有充養全身的作用。氣為陽,血屬陰。但氣和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是互相生化,互相依存的。中醫學有:「氣為血師,血為氣母」的名言。所以用補氣藥除了可以補氣外,還可幫助生血;用補血藥除了補血之外,還可幫助補氣。例如,著名的「當歸補血湯」,藥只兩味,一味是當歸,另一味是黃芪。黄芪是補氣藥,但用量是當歸的五倍。這就是補氣以生血的具體運用。
聯繫臟腑,針對目標:
基於臟腑功能不同,表現出來的症候和治法也有所不同。同屬氣虛,偏於肺氣虛,例如久咳、氣促、怕風,容易出汗,便要補肺益氣;偏於脾氣虛,例如大便軟爛,食欲不振,四肢無力,便要健脾益氣;偏於腎氣虛,例如腰膝酸痛,夜尿頻多,耳鳴,便要固腎益氣。同屬血虛,偏於肝血虛(眼乾澀,眼朦,手足麻木,震顫),便要養血柔肝:偏於心血(心慌心跳,失眠多夢),便要養血安神。這是中醫的「標靶治療」。
補而不滯:
有許多補氣補血藥,如長時間或大量地吃是會使人胃部有滯氣的感覺。所以,在煎煮中藥時可適量地加入一些陳皮、玫瑰花等調和一下,達至補而不滯的效果。
華潤堂註冊中醫師 方富誠
養生驛站——何為氣血兩虛
其他
更多- 養生驛站——面癱是中風? 2020-11-28
- 養生驛站——手腳冰冷的治療2020-10-24
- 養生驛站——腸道治療及養護2020-09-26
- 養生驛站——手肘痛的中醫治療2020-09-05
- 養生驛站——失眠有對策2020-07-25
- 養生驛站——小心冷氣病2020-06-27
- 養生驛站——入夏防疫防暑攻略2020-05-23
- 養生驛站——為何中醫把脈可以診症?2020-04-18
- 養生驛站——你真的了解感冒嗎?2020-02-22
- 養生驛站——千寒易除 一濕難去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