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本港平均每天在堆填區棄置三千六百多噸廚餘,佔城市固體廢物三成。如何改變處置方法,費煞思量。按環境局計劃,將推出免費廚餘收集先導計劃,邀有廚餘分類回收經驗的屋苑參與,預料每日處理五十公噸。局方強調會測試不同的廚餘收集模式,以減低回收期間對環境的滋擾。
沒有人反對回收廚餘,出發點是好,但不保證可達標。以廢物分類回收為例,推行多年,回收箱不潔,即使市民合作分類,但塑膠、玻璃、紙品等回收價偏低,而回收業不振,工人只好運去堆填區棄置。
回收廚餘,內有水、油和食物殘渣,難度更高,收集過程稍有不妥,即一地剩菜殘羮,發出臭味,引來蟲鼠,造成公共衞生問題。環保署表示,會測試不同收集模式,例如利用密封式或設有智能卡自動開關的設備。究竟成效如何?難以判斷。
鑑於分類回收廢物的經驗,回收廚餘同樣面對終極處理問題,現時小蠔灣第一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只能處理二百噸廚餘,最後大批廚餘仍會棄置在堆填區。
政府「重回收、輕減廢」的政策,難以應對廚餘問題,社會要來一場大辯論,鼓勵源頭減產廚餘,長遠須研究焚化的可行性,以實質政策推行,才會見到曙光。
李一飄
社論——回收廚餘 有頭威無尾陣
其他
更多- 社論——學校阻虐兒 要先知先覺2021-04-15
- 社論——與澳門建「小氣泡」 激活兩地旅業2021-04-14
- 社論——踩油加速打針 早日鬆綁大家好2021-04-13
- 社論——減價吸消費券 谷經濟提士氣2021-04-12
- 社論——尋新針「補底」 迎疫苗護照到臨2021-04-09
- 社論——快推Seacation 救旅業救郵輪碼頭2021-04-08
- 社論——忍一時不便 暫停菲人入境2021-04-07
- 社論——鼓勵員工打針 僱主有責畀甜頭2021-04-01
- 社論——疫情減退 精準部署通關2021-03-31
- 社論——加強執法 慎防「樂極生疫」2021-03-30
- 社論——推高接種率 疫苗簽證在望2021-03-29
- 社論——疫下狂增磅 康體設施須鬆綁2021-03-26
- 社論——疫苗包裝瑕疵 毋須杯弓蛇影2021-03-25
- 社論——快打針 拉近距離抗抑鬱 2021-03-24
- 社論——打針選擇增多 接種率可快升2021-03-23
- 社論——快打針 早人一步出行2021-03-22
- 社論——血庫隨時乾塘 快捐血救命2021-03-19
- 社論——畀甜頭吸引打針 鬆綁又開心2021-03-18
- 社論——抗疫逃兵 應予重罰2021-03-17
- 社論——接種計劃變陣 願打盡早打2021-03-16
- 社論——做檢測快打針 老師抗疫有責2021-03-15
- 社論——健身不設防 操FIT變中招2021-03-12
- 社論——孤單長者驟增 急需陪伴暖流2021-03-11
- 社論——加快接種 為「疫苗護照」創條件2021-03-10
- 社論——遏止破壞自然搞作 要出奇招2021-03-09
- 社論——認清病史 打針無後顧之憂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