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2º
  • 88%
  • 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社論——回收廚餘 有頭威無尾陣

  據統計,本港平均每天在堆填區棄置三千六百多噸廚餘,佔城市固體廢物三成。如何改變處置方法,費煞思量。按環境局計劃,將推出免費廚餘收集先導計劃,邀有廚餘分類回收經驗的屋苑參與,預料每日處理五十公噸。局方強調會測試不同的廚餘收集模式,以減低回收期間對環境的滋擾。

  沒有人反對回收廚餘,出發點是好,但不保證可達標。以廢物分類回收為例,推行多年,回收箱不潔,即使市民合作分類,但塑膠、玻璃、紙品等回收價偏低,而回收業不振,工人只好運去堆填區棄置。

  回收廚餘,內有水、油和食物殘渣,難度更高,收集過程稍有不妥,即一地剩菜殘羮,發出臭味,引來蟲鼠,造成公共衞生問題。環保署表示,會測試不同收集模式,例如利用密封式或設有智能卡自動開關的設備。究竟成效如何?難以判斷。

  鑑於分類回收廢物的經驗,回收廚餘同樣面對終極處理問題,現時小蠔灣第一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只能處理二百噸廚餘,最後大批廚餘仍會棄置在堆填區。

  政府「重回收、輕減廢」的政策,難以應對廚餘問題,社會要來一場大辯論,鼓勵源頭減產廚餘,長遠須研究焚化的可行性,以實質政策推行,才會見到曙光。

李一飄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