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本港平均每天在堆填區棄置三千六百多噸廚餘,佔城市固體廢物三成。如何改變處置方法,費煞思量。按環境局計劃,將推出免費廚餘收集先導計劃,邀有廚餘分類回收經驗的屋苑參與,預料每日處理五十公噸。局方強調會測試不同的廚餘收集模式,以減低回收期間對環境的滋擾。
沒有人反對回收廚餘,出發點是好,但不保證可達標。以廢物分類回收為例,推行多年,回收箱不潔,即使市民合作分類,但塑膠、玻璃、紙品等回收價偏低,而回收業不振,工人只好運去堆填區棄置。
回收廚餘,內有水、油和食物殘渣,難度更高,收集過程稍有不妥,即一地剩菜殘羮,發出臭味,引來蟲鼠,造成公共衞生問題。環保署表示,會測試不同收集模式,例如利用密封式或設有智能卡自動開關的設備。究竟成效如何?難以判斷。
鑑於分類回收廢物的經驗,回收廚餘同樣面對終極處理問題,現時小蠔灣第一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只能處理二百噸廚餘,最後大批廚餘仍會棄置在堆填區。
政府「重回收、輕減廢」的政策,難以應對廚餘問題,社會要來一場大辯論,鼓勵源頭減產廚餘,長遠須研究焚化的可行性,以實質政策推行,才會見到曙光。
李一飄
社論——回收廚餘 有頭威無尾陣
其他
更多- 李一飄 - 冬天大滅鼠 防夏日爆疫禍|社論2022-12-30
- 李一飄 - 加把勁谷針 力遏疫亡風險|社論2022-12-29
- 李一飄 - 加強治療染疫者 迎接通關需求|社論2022-12-28
- 李一飄 - 遏大麻禍害 設獎金鼓勵舉報|社論2022-12-23
- 李一飄 - 復常巨輪停不了 致力減少染疫亡|社論2022-12-22
- 李一飄 - 撐建基層醫療 築社會抗病屏障|社論2022-12-21
- 李一飄 - 加快通關 讓跨境學童正常學習|社論2022-12-20
- 李一飄 - 單車節復常 港人展現破風精神|社論2022-12-19
- 李一飄 - 捕捉通關爆發商機|社論2022-12-16
- 李一飄 - 關懷民眾需要 通關愈快愈好|社論2022-12-15
- 李一飄 - 鬆綁主旋律響亮 只欠免疫通關|社論2022-12-14
- 李一飄 - 立即起動 捕捉通關機遇|社論2022-12-13
- 李一飄 - 讓照顧者「放假」 防倫常慘劇重演|社論2022-12-12
- 李一飄 - 防疫調控互動 兩地邁向復常|社論2022-12-09
- 李一飄 - 重典懲亂拋垃圾 提高公民意識治本|社論2022-12-08
- 李一飄 - 內地調控防疫 港應緊跟部署|社論2022-12-07
- 李一飄 - 須有憂患意識 強積金不能「躺平」|社論2022-12-06
- 李一飄 - 足球全球化 日韓拼搏殺出重圍|社論2022-12-05
- 李一飄 - 拒接不明來電減上網騙徒無符|社論2022-12-02
- 李一飄 - 推動公私營合作 緩解冬季醫療服務緊張|社論2022-12-01
- 李一飄 - 加緊看護長者 防雙病毒夾擊|社論2022-11-30
- 李一飄 - 拆牆鬆綁 二價疫苗應打盡打|社論2022-11-29
- 李一飄 - 反合謀定價勾當 主動調查兼移風易俗|社論2022-11-28
- 李一飄 - 公僕花冤枉錢 此風不可長|社論2022-11-25
- 李一飄 - 加風潮起 及早準備紓困措施|社論2022-11-24
- 李一飄 - 大手筆換列車 推動社會高效運作|社論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