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飄 - 抗疫又振經濟 須展平衡術|社論

外電近日報道,港府或於十一月舉行國際金融峰會前,再放寬入境隔離政策,但有國際商界人士仍卻步。同一時間,新加坡早已門戶大開,近日有報道指獅城將會在十一月舉行國際金融會議,直接與本港「撞期」,旨在搶走國際高管客,「搶生意」的企圖,彰彰明甚。商場如戰場,港府當務之急,是一邊遏止疫情升溫,同時盡可能放寬入境限制,才能力保本港的競爭力。

商界一直有強烈聲音,要求盡快通關,昨天出現新一浪聲音。政協常委唐英年說,香港經濟容量不像內地般大,如香港只靠「內循環」,則會「內出血」,建議港府與內地商討盡快通關。會德豐前主席吳光正亦發文,指與全球暢通便捷聯繫,是香港的「絕對命脈」,認為多地已經公認疫情嚴重性顯著下降和常態化,建議港府優先重拾與國際聯繫,移除不利「暢通便捷入境的絆腳石」。

疫情近三年,本港經濟深受打擊,鄰近地區紛紛開關,搶走旅客、人才和商貿機會,即使本地疫情反彈,大部份均為本地個案,而早前放寬入境管制後的輸入個案,只佔整體的0.8%。本港有條件再放寬入境檢疫,至於如何放寬,需要港府與內地商討,既不至疫情惡化,亦提振本港競爭力,需要極高的技巧和平衡力,管治團隊要施展渾身解數。
李一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