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報道,來港讀書並留下工作的「港漂」,有人為回鄉探親,不惜在內地被連續強制隔離二十八天,因而被嚇怕,即使想家,但不想再被隔離,一直等免檢疫通關,等到「望穿秋水」。亦有「港漂」離家三年,因入境內地檢疫日數長,三年不見父母,只以微信溝通。由此可見,疫情下兩地不通關,不單止是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隔絕兩地民眾團聚的問題。
其實,香港有不少跨境婚姻,過去三年因未能通關,大大影響了跨境家庭共聚。
現在兩地仍有疫情,但重症和致死率偏低,通關大有需要,當中涉及民情所需,亦涉兩地親屬的幸福感,兩地政府一旦決定免檢通關,須顧及他們的需要,每日設立合理比例的配額,以體現關顧民眾的精神。
李一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