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 食療|摩登食經

年幼時居於加拿大的祖母每年會來港探望我們,有一年爸爸專程帶他到深井吃燒鵝,我們一邊吃,祖母一邊說鵝很毒,不能多吃,弄得我爸爸哭笑不得。

祖母很注重飲食健康,年輕時吃雞會去掉雞皮,在那個匱乏的年代實在是不可思議的行為。今天她九十六歲仍然健康非常,秘訣是每天吃魚和橙。

我們相信食物除了果腹,更有治療或調理身體的效用,同樣地對某些食物有所忌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養生之道:古埃及認為菊苣(生菜)可以治療肝病、茴香可治結腸炎。古希臘和羅馬都有餐單去矯正病人體內過多濕寒的「體液」。在伊朗,食物被劃分成「熱」和「寒」,跟中醫理論相似。

每個文化都不約而同地因為食物各自有屬性,應平衡攝取才能使身體健康。傳統營養學倚賴隨意分類,因此並不科學。

中西方對飲食宜忌可以有完全相反的觀點,例如西方人認為感冒是應多喝雞湯,而中醫認為雞燥熱,感冒時應避免。

食療有點像宗教:信則有,不信則無,可能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實在沒有一個絕對的教條。朋友懷孕時吃西瓜,除了酒精之外沒有戒口,亦沒有坐月或進補,今天孩子都十幾歲,母親和孩子都十分健康。

昔日醫學沒有今天發達,物資亦貧乏,很多疾病都因為飲食習慣引起。對於古代航海家來說,除了變化莫測的天氣外,最大的敵人就是壞血病。這種因為缺乏維他命C的疾病會令人疲倦,出現牙齦炎,病人無法進食,最後導致死亡。

由於長期在海上沒有新鮮蔬果供應,船員容易得到壞血病。英國的庫克船長於十八世紀發現酸椰菜不僅能長期保存,更可以防治壞血病(因為酸椰菜含有維他命C)。

解決了壞血病的問題,遠洋航海變得更安全,奠定了日後西方殖民全球的基礎。
劉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