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 波本威士忌|摩登食經

波本威士忌的誕生本來就帶有反叛的意味:一七七五年,英國殖民政府在美國對蘭姆酒的製作原料糖蜜徵稅,因而蘭姆酒被視作英國政府的剝削工具,主張獨立人士轉移採用本土材料製作威士忌來對抗英國政府。

一七七六年美國宣佈獨立,英國出兵進攻爆發「獨立戰爭」,到了一七七八年,法國波本王朝路易十六宣佈參戰,讓美國贏得戰爭並且獨立。為了表達對法國的敬意,一七八三年美國政府將肯塔基州東部地區改名為「波本」。

一七八九年美國東部肯塔基州波本郡喬治鎮一名浸信會牧師以粟米為原料,製作蒸餾酒,並把酒放在有點燒焦的橡木桶中儲存,製成我們現在稱為「波本」(Bourbon)的威士忌。

亞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不久後,聯邦政府想對威士忌蒸餾廠徵稅,為了逃避新稅項,業者紛紛把蒸餾廠搬到波本地區附近(諷刺的是波本郡當時禁酒,波本酒製作移到隔鄰的尼爾森郡),因為當時肯塔基州的法律仍然未完善,比較容易逃避稅款。肯塔基州的地質以石灰岩為主,當地水質含有豐富礦物質,屬硬水,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加速陳化速度。而且這裏土地肥沃,適合栽種粟米,加上山區有大量白橡樹提供製作木桶的原料,肯塔基十分適合製作威士忌。

傳統波本威士忌吸引之處在於其濃烈的味道,是一種陽剛味十足的威士忌,因為這個原因,波本威士忌一直未能得到中產階級的青睞,被視作藍領的飲品。近年美國的蒸餾廠透過用不同穀物、改變陳化方式,推出新一代的波本威士忌,味道變得更細緻,希望提升波本的地位。
劉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