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 紅豆包|摩登食經

對日本料理歷史認識了一點就會發現日本跟香港飲食發展有點相似:大量外來食製融入本土的飲食中,當中不少食製混合舶來食材和技巧,透過這些食品令本地人漸漸接受外來食製。

明治維新之時,日本政府鼓勵國民享用肉食和西洋料理。雖然國民開始食牛鍋和炸豬扒,但始終鍾情米飯,對西方的麵包興趣不大。

19世紀中期一位叫木村安兵衛的中年人,毅然辭去本身的工作,學習製作麵包。

當時世界上的麵包普遍使用啤酒酵母製作,不過這種食材在日本並不容易取得,所以只好使用製作饅頭的甜酒酒種進行發酵,但這樣製作的麵包不夠柔軟。

安兵衛和兒子英三郎開始研究製作更美味的麵包,面對的難題包括酵母發酵力弱,日本人亦不習慣酵母的味道,研發米麴種乃成敗的關鍵。

而且針對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從中國傳入的蒸饅頭一直很受歡迎,亦有包餡的食製,故研發出來的麵包要帶有日本點心風味。

經過6年開發,安兵衛和英三郎於1874年成功製造出紅豆麵包。

這種紅豆包的特色在於使用米麴,培植米麴本身要小心選擇水源和控制溫度。而且使用米麴發酵時間比麵包酵母更長,但做出來的麵包帶着日本人喜歡的日本酒香味,即使冷卻後仍能保持鬆軟。

日本紅豆麵包糅合了中國式的餡料和西方的烘焙技術,被稱作「和魂洋才之精華」。安兵衛獲得空前的成功,位於銀座四丁目的店一天賣出高達15000個紅豆包,麵包亦開始進入日本人的日常飲食中。

我們的菠蘿包開發過程未必如紅豆包般傳奇,但兩者皆是吸納西式烹調方法混合本土技術,迎合當地人口味,最後成為特色美食。
劉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