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 熟成鮪魚|摩登食經

到中環Decree by T令吃飯,午餐set menu由創意菜式和壽司組成,出品融合日本和法國風格。

典型小店格局,主廚Thomas對烹飪有熱誠,店內瓷器損壞也親手以金繼修復,懂得惜物,相當難得。

他對各種漁貨非常有心得,向我展示正在陳化的黑鮪魚(黑鰭吞拿魚)。西班牙人會把鮪魚像牛扒般陳化,成品有點像風乾火腿。眼前的這件鮪魚赤身已經陳化了2個月,整件連皮的魚肉呈瘀黑色,表面帶點白色粉末,主廚說要陳化到3個月才可以奉客。

製作這樣的陳化魚肉需要先把魚浸在鹽水中,鹽能夠去除水份,並緩減細菌和酵素活動。浸泡上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放在雪櫃中風乾,浸泡和風乾時間視乎魚種和份量而定。

雖然風乾的鮪魚未可以食,但這趟吃了熟成3周的大拖羅。這塊大拖羅取自日本近海,因為斜間脂肪紋理被稱作蛇腹。吃了一片,魚肉沒有一般拖羅的油膩感,肉質有彈性,味道甘甜。

一般人印象都認為魚生要夠新鮮,其實古時製作壽司是使用發酵長達半年的魚肉。因為昔日交通不如今天方便,魚肉要經過發酵才方便儲存和運送。壽司最早期的製作方式就是把新鮮的魚清洗、鹽醃,放入大桶內,每層魚肉之間夾有米飯,再加上重物壓着,讓乳酸菌進行發酵。數月後米飯已經分解,不能食用,儘管魚肉味道改變,但仍保留其營養價值。這種方法制作的壽司稱作「熟れ鮨」。

冷藏技術出現後已經不會這樣處理魚生,不過很多壽司師傅把魚生放在雪櫃內熟成來減少魚肉的血腥味、提升鮮味和改變質感。外行人以為魚生就是把魚肉切片那麼簡單,誰料到時間是改善魚身味道的最大關鍵?
劉晉 ■陳化2個月的黑鮪魚
■陳化2個月的黑鮪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