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30º
  • 84%
  •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理情‧我護——長者健康、體弱與疲憊間關係

  有研究指出,百分之二十七至五十三的長者經常感到不明原因的疲憊。疲憊可以由疾病,或接受治療後的副作用如化療等原因引起。可是,不少長者不知道具體原因,只感到那種持續不斷的疲憊,不能夠靠休息來恢復。

  部份長者感到的疲憊,與年齡相關的生理變化所引致,例如肌肉力量和質量的下降,繼而降低肌肉的持久力;再加上心肺功能逐漸下降,長者的最大心臟容量亦會減少,隨之肺活量及呼氣量亦下降。這些改變,令長者參與活動時,消耗氧氣的速率較易出現減慢的機會,令進行輕度的日常活動時,也感到疲憊。

  有研究指出,長期感到疲憊的長者會面對較多的活動限制、較差的身體機能、較慢的步速、殘障、使用較多的家居協助及醫院服務,長遠來說也有較高的死亡率。事實上,經常疲憊、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活動量下降、步速減慢、手握力下降,這五種情況都是普遍在體弱長者身上出現。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疲憊是其中一種普遍出現在體弱長者身上的特徵。有調查訪問四百二十名健康的女性長者,發現經常感到疲憊的女性,比沒有疲憊感覺的女性,七年後出現身體虛弱情況高出三至五倍。

  雖然有很多證據指出,長期感到疲憊的長者,長遠來說較容易出現虛弱及殘障的問題,但是疲憊的處理還未得到醫護界足夠的關注。直至最近作者及研究團隊對這問題進行了一個先導研究,發現運動訓練加上行為治療,能推動經常感到疲憊的長者積極地管理自身的疲憊問題。

  研究發現,同時參與運動訓練及行為治療的長者,比起只參與運動訓練或對照組別的長者,對每日做運動有較高的投入度及參與。對經常感到疲憊的長者來說,保持每日做適量的運動十分重要。當他們建立了每日運動的習慣,便能夠改善體能,增強體力。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國際護理榮譽學會香港分會主席

耆年護理中心成員

雷逸華博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