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蕎因 - 細味香港|鏞融芯語

一年一度的書展在上周三舉行,往年我甚少到場,因人太多,買書的話我通常到書店。不過今年主辦單位貿發局在「文藝廊」特設了「細味香港」的展區,邀請我們借出一些酒樓有紀念價值的舊物,因此特別去看,也細味了一次昔日香港的酒樓文化面貌。

「細味香港」展區位於三樓,與人流如鯽的書展會場有點距離,令參觀者可靜心欣賞展品。主辦單位今次很有心,邀請了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中華廚藝學院等一同借出珍藏,展出香港過去大半世紀酒家和餐廳的飲食風貌,包括半世紀前蓮香樓的月餅廣告、淺水灣餐廳的餐牌、一九五四年介紹西餐廳的香港旅遊指南,以及我一見傾心的兩幅舊酒家毛筆手寫菜單,字字如鐵畫銀勾,至今仍念念不忘。

其中一個展櫃集中展出中式酒樓的擺設、用具,當中包括我們借出的珍貴收藏,特別要介紹的是一件青花瓷注水暖碟。注水暖碟源自華北地區,在清代十分盛行,天氣寒冷時,大戶人家經小孔注入暖水盛載湯羹,以保持熱度,可算是民間智慧結晶。現在酒家大多以蠟燭坐熱湯翅,鏞記多年前購入了一批注水暖碟,讓客人可以借古人的智慧,享用溫熱的湯翅,此次展出的暖碟雖不是價值連城的珍品,但盛載豐富的飲食文化,反映飲食習慣演變,富有歷史價值。

另外,我們借出了一套舊式茶盅。廣東人也叫茶盅做焗盅,鏞記約在七十年代開始採用印有鏞記專用花紋、燙上金邊的白瓷茶盅。由於易碎及容量細,加上一家大細飲茶的文化逐漸流行,茶盅漸漸式微,被茶壺取代。這套茶盅只留存了一套,我們對之珍之重之,十分有紀念價值。

同時借出的還有一本七十年代的廳房簿,A1的超大尺寸盡顯大氣,當時是方便員工翻查及安排登記客人訂座。隨著時代變遷,訂座改為數碼化,這本手寫廳房簿已化為歷史回憶。

年前鏞記大裝修,我們翻箱倒櫳找出不少珍貴物件,非常高興能藉此次機會,將少數寶貴藏品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在未來日子,有機會將更多舊物呈現予食客和大眾,讓大家對粵菜文化及香港酒樓的演變歷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知。
鏞記酒家行政總裁
甘蕎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