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不只是一首歌|無名指

外國人寫中國文化的書很有趣,他們視角不一樣,極具啟發性。最近我買了兩本,都與音樂有關,一本講古琴,另一本特別強調宋詞的音樂性,叫《只是一首歌》。

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新書,原名《Just A Song》,恰巧宋朝是Song dynasty,所以Song一字雙關,既是歌也是宋,宋詞則譯作Song lyrics。宇文所安在書中提到,宋詞的兩個特點,相比詩,它是更接地氣的情感抒發,多數是以演唱為目的而創作。這麼說,其實和當代流行曲很相似。事實上,宋詞和流行歌一樣,傳唱度高的才會被出版並流傳下來。

書名中「只是」兩字帶有不屑之意,宋初人們對詞並不重視,認為它只是「詩餘」,即詩的剩餘物。隨着時代變遷,宋詞的文學價值慢慢被認定,由「只是一首歌」變「不只是一首歌」。

當代流行音樂在二戰後才孕育出來,經歷大半世紀,創作歌手Bob Dylan贏得諾貝爾文學獎,說明學術界對歌詞作為文學體裁的肯定。

歐美歌曲有詩歌入樂的傳統,華語歌曲也有宋詞的傳承。黃霑生前就經常把流行曲填詞,與宋詞創作相提並論。林夕也認為,華語歌詞應被視為文學作品,他寫「兩鬢斑白,都可認得你」,不就是回應蘇軾的「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嗎?幾百年後,今天的音樂風格可能已經過時,但願人們還會欣賞黃偉文的「真愛是任何形狀,對付百孔千瘡」,以及方文山的「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email protected]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