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天氣不似預期|無名指

上周立夏,沒過幾天便連日大雨。春雨綿綿夏雨急,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廣東各地對這場大雨嚴陣以待,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和澳門等地雨未到就宣佈停課幾日,惟有香港聞「雨」不動,未有「融入大灣區」。記者馬上找來專家解畫,「暴雨很難太早預測,一般只能在幾小時前發預警,而且香港基建質素佳,大雨帶來的風險相對較低。」

香港可能是世界上最多明渠和護土牆的城市,加上表面看不到的如大坑東蓄水池等設施,都是上百年的風雨和人命傷亡換回來的。

文明和建設能保護人類免受災害,有時卻適得其反。十年前北京特大暴雨造成幾十人死亡,災後有人發現,皇城(即二環內)竟完全沒有水浸,笑說明朝的水利工程比現代好。事實是,城市發展太快,十幾年基建已由二環擴展到五環,面對幾十年一遇的極端天氣,即時崩潰。皇城經歷幾百年歲月,每次受災都累積了經驗,加上近年發展有限,反而在大水下得以保存。

這次大灣區大範圍停課,也可能是相關地區有感部份新基建未必受得住大暴雨的壓力。香港經驗老道,近年發展也沒內地和澳門急速,對這次暴雨有足夠信心能應對。

偏偏人算不如天算,昨晨四時半香港天文台發紅色暴雨警告,到六時左右宣佈停課一日。可是天氣不似預期,之後雨勢減弱,九點更開始停雨,這課就停得尷尬了。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