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寒露不寒|無名指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寒露,「露水先白而後寒」,白露和秋分後,露水欲霜,已是深秋。不過前幾天,我們才過了百多年來最熱的重陽節,最高溫度三十三度。十月初天文台發稿,預料最後一季氣溫偏高。其實也不用專家推測,看看服裝店今季賣甚麼就知道。天文台季度預報還說,氣溫呈長期上升趨勢,是「受全球暖化和本地城市化」影響,等於說這情況以人為因素居多。

碳排放造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暖化,已是小學課本都有的知識。講了幾十年環保,直到近年各國才願意訂出碳中和目標,最快要到二○五○年才有機會實現,我這輩人未必看得到了。

而現在就能看到的,是和厄爾尼諾相對應的拉尼娜現象,近月已逐漸在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形成,令海水變冷,導致世界各地更多風災水災,寒流熱浪等極端天氣。

我不知拉尼娜現象對香港有多大影響,但本地廢料回收卻持續困擾我們。幾年前內地回收商忽然停收廢紙,便一下子滿街紙皮箱;今年年初因疫情影響內地回收發泡膠,又令全港街市外堆滿發泡膠箱。這幾類廢物回收香港是否有能力自行處理呢?

最近本地唯一紙包飲品盒回收商,不獲科技園續租約而面臨停運甚至結業。輿論下政府很快介入,卻同時暴露了環保政策上的一些問題,被批評步伐慢,欠遠見。

寒露的初候是「鴻雁來賓」,別等候鳥都看不到,才知道要愛護環境。
[email protected]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