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口罩小史|無名指

從本地第一宗新冠病例起計,疫情已持續一千日。口罩戴了兩年多,我們都變了專家,各種款式和認證如數家珍。這幾天我在回顧口罩史,算是為口罩千日做個記念。

口罩的歷史可追溯到中國先秦時期的「面衣」,即穿在面上的衣服。女子出門,以巾帕遮蓋口鼻,是當時的「禮」。至於衛生防護方面,大多是奴僕下人氣息不乾淨而「被戴口罩」的歷史,不提也罷。

在西方,以衛生功能為目的的口罩誕生於古羅馬,博學家老普林尼有鑒於礦工吸入粉塵有損健康,發明了用動物膀胱製成的口罩。諷刺的是,一次他勘察火山時沒用自己的發明,吸入毒氣而喪命。

講口罩史,不得不提中世紀黑死病期間的鳥嘴面罩。這種面罩專供醫生使用,大範圍遮蓋眼和口鼻,鳥嘴裏藏着布袋,裝有香料和草藥,以阻隔屍臭和病毒。「鳥嘴醫生」的防護衣,是打過蠟的大衣、闊邊帽和手套。他們還會拿着枴杖,用來檢視病人,避免直接用手接觸。

沒有臉孔的鳥嘴醫生形象神秘,所到之處又有很多人病死,這些「鳥人」竟漸漸演變成死亡的使者。這可能是口罩首次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被賦予了象徵意義。

死亡、恐懼、神秘、隔絕⋯⋯好像所有和口罩相關的詞彙都是負面的,難怪有那麼多人抗拒戴口罩。同理,脫掉了口罩所傳遞的都是正面訊息:自由、開放、接納⋯⋯。

香港作為口罩令最嚴格的地區之一,何時才能放寬呢?[email protected]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