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音樂神童加工廠|無名指

上周末,以波蘭作曲家Wieniawski命名的小提琴比賽曲終人散。這項五年一度的賽事,名氣比不上蕭邦大賽,但也有一定的認受性。

本屆冠軍由二十歲日本選手前田妃奈奪得,有英文媒體形容她獲獎時「不能自已的哭」。直播畫面所見,宣佈賽果一刻,她就哭着上台和評委們逐一握手擁抱。雖極力保持笑容,但整個過程都在流淚。

有實力在國際比賽上競技的年輕人,都是幾萬小時鍛煉出來的「苦孩子」。看似一個人的比賽,其實帶着很多人的期望,全部不容辜負。誰又明白奪金爆哭背後的辛酸?

近年國際音樂比賽,常有亞裔參賽者壟斷賽果的局面。以這次Wieniawski比賽為例,進入決賽的六人都是亞洲面孔,包括中日韓、哈薩克和美籍新加坡人。有人覺得亞裔孩子能吃苦,在日益「體育競技化」的音樂比賽中更有優勢。事實是,歐美年輕人想出道做職業演奏家,門道比較多,但亞洲人卻更依賴比賽。

波蘭社會學家Izabela Wagner寫過一本書叫《Producing Excellence》,中譯《音樂神童加工廠》,她跟蹤了數十個小提琴學生的成長歷程,得出很殘酷的結論:這些孩子放棄在普通學校讀書的機會,並在大量練習下度過童年和青春期,以為靠才華就能出眾,其實真正決定他們命運的,是圈中人脈和行業潛規則。

古典音樂的江湖,也講人面、場面、情面。天下烏鴉,哪有不是黑色的?[email protected]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