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文盲演員的自我修養|無名指

上星期,央視網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絕望的文盲,能演好戲嗎?》,批評一些職業操守有問題的演員。

所謂「絕望的文盲」,並非指不識字的人。中國用了半個世紀,已把文盲率從八成降到低於半成,但目不識丁並不絕望,真正可怕的,是沒文化的「文化盲」。

事緣一個年輕演員近日為電影做宣傳,被記者多次問到對所演角色的感悟,始終支吾其詞,「語言貧瘠得讓人尷尬」,於是他在網上被封為「文盲演員」。

「大家口中的『文盲演員』,往往是指那些文化儲備不高,腦袋空空,劇本讀不明白,角色無法理解的演員們。」央視網的文章這樣說。

換個說法,就是不尊重演出,侮辱觀眾。就算演技未夠火喉,至少也該用心去做,可是這些「演員」連這點心都省了。

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令很多人認識到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戲劇理論著作《演員的自我修養》。書中提出了兩個表演時常見的錯誤態度,一是依賴靈感(憑感覺),一是本色演出(做自己)。偏偏娛樂圈中沒受過戲劇訓練的流量明星,靠的就是這兩種方法,外加一張好看的臉,以及粉絲的盲目追捧。

電影裏周星馳說「由外到內再到外」,看似是無厘頭喜劇,卻其實是戲劇表演的核心。觀察外在行為,從而了解內心,再以形體演繹,這是演員每日的功課。學演戲,就是學做一個人,裏裏外外的參透,是演員的自我修養,也是做人的修養。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