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做人做到化|無名指

快樂與年齡有關嗎?如果相關,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最快樂?

幾年前看過英國一個調查,說23歲和69歲這兩個年紀最快樂,而「人生快樂指數」呈U型,底部在50歲中旬,所謂中年危機,並非空穴來風。

如果你覺得這個調查只在英國進行,不夠代表性,那不久前美國做的類似研究應更具參考價值,它蒐集了132個國家的數據,結果讓我們幾乎肯定,年齡和快樂的關係呈U形。在已發展國家,人生低谷平均是47.2歲,而在發展中國家差距也不大,這個年齡在48.2歲。

中年最不快樂這個結論,其實超出很多人想像,特別是年輕人。他們會以為,隨著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的提升,中年應該是人生的高峰。事實卻是,年輕和年老兩個相對無財無勢的年齡段,才是最快樂的時光。

原來多數人理解的人生都是錯的,擁有不會讓我們更快樂,得到愈多反而讓我們愈覺得匱乏,而想追求更多。這道理要過了中年才能慢慢想明白,古今中外好像都一樣。

春秋時代的孔子,年少時「志於學」,憧憬未來,當然很快樂;三十歲學成「而立」,有喜有悲;人到中年,從惑到「不惑」,從不知天命到「知天命」,曾迷失在人生低谷;到六七十,看透了便「耳順」,豁達了便「從心所欲」。儘管孔子所處的時代距今二千多年,人生的軌跡卻和現代人極為相似。

廣東人話:「做人做到化。」化了,就是U形反彈之時。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