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國企的經營策略一直比較穩健,在行業上行期,大家都在拼規模的時候,就顯得有些落後了,只在自己的根據地慢慢做。產品方面也相對保守,不太會令產品更市場化,它們甚至一度因此顯得產品完全欠缺競爭力,永遠只贏在地點優越一項(因為國企一定是靚地)。
所以以前很長一段時間,本人對國企的態度就是不關心、不關注、不理會。但是,隨著這一次的行業大洗牌,情況徹底變了。很多國企央企也把握住這次機會,精采表現了一場。在品牌形象上,改變我們過去的認知,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轉型。突破老派、保守的刻板印象,打造年輕化品牌。
過去民企的戰略,是以老闆和職業經理人的發展訴求為中心來制定。而國企和央企,則往往要服務於國家大的政策方針。當下,最核心的政策導向,就是一切以推動經濟復甦為主。
國企央企要帶頭樹立信心,因此在經營策略上,相較過去都更加積極。一是投資更積極,在民營房企普遍謹慎的時候,用國家實力穩定樓市信心;二是更加重視銷售營運。以前國企對業績要求不高,對安全生產、施工質量的重視度遠超過銷售指標,因此營銷和品牌建設偏向中規中矩。
現在一切以推動經濟復甦為主的導向下,很多國企央企今年的目標,轉為一切圍繞銷售,開始突破以往老派、保守的刻板印象,主動嘗試新的營銷方式。
環球樓市評論人
鄭偉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