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生活環境得以改善,人類壽命延長,這本是好事,但吃得太好,可以衍生「富貴病」,反而不利健康。痛風便是其中之一。
為何說這個是「富貴病」?常見致病原因是飲食慣於大魚大肉,特別是愛喝酒、吃海鮮、貝殼類、大量肉類及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經常攝取過量的嘌呤,可令血液中尿酸不停增加,形成痛風,患者因遺傳因素,再加上飲食不均衡,便較易誘發此症。
這些年來,筆者認識很多患上痛風症的患者,當然他們的情況絕不是好過的,但在健康至上的原則下,眼見成功的例子還是很多的。痛風患者以男性為主,發病高峰期是四十歲以上。不過近年來,痛風有年輕化趨勢,相信與飲食習慣改變大有關係,很多人從小便多吃美食,長大後經常外出用餐,難免令問題推前發生。痛風最令患者難受的。發病時身體關節出現劇痛,以腳趾關節最常見,此外還包括足踝、手指、足背及膝部等。
這些痛楚不僅令患者情緒低落,但對日常生活帶來問題,例如在半夜因疼痛而醒來,或無法行路而失去工作等。再惡化下去,可導致關節僵硬及變形,更甚者可導致腎結石及尿結石等,影響泌尿系統健康。由於部份患者對此症認識不足,於病情初期以為是「風濕」,所以未有求醫及戒口,漸漸便演變成惡劣局面。
除了用藥,處理痛風必須靠戒口。別以為這一輩子再不能嚐遍美食,病發時及之後的消腫階段,固然要格外注意飲食,若病情已受控,患者還是能正常進食的,當然大吃大喝仍是禁忌。
痛風不可以小覷,為免演變成為慢性痛風,要承受更大的惡劣處境,患者切宜遵照醫護的治理或和指引,加上最重要的適當飲食(當然這是一般患者最難克服的關口),藉此控制和減輕病情,方為上策。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及
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25周年
藥物安全專題系列
藥問101——不戒口 難減痛風
其他
更多- 藥問101——情緒病藥物初用要有耐性2020-09-10
- 藥問101——大減社交方可緩減疫情2020-07-22
- 藥問101——疫情第三波埋身 抗疫勿放鬆2020-07-15
- 藥問101——長期病患切忌戒口太盡2020-07-10
- 藥問101——沒有場地 何以為病友服務?2020-06-19
- 藥問101——境隨心轉 2020-06-12
- 藥問101——助人自助 讓患者學習自我照顧2020-06-03
- 藥問101——家屬與病患同行2020-05-27
- 藥問101——抗疫疲累令市民放下戒心2020-05-21
- 藥問101——疫情之下病友組織更顯重要2020-05-15
- 藥問101——紅斑狼瘡症 影響年輕女性人生2020-05-08
- 藥問101——零個案有賴醫護市民共同努力2020-04-24
- 藥問101——預設照顧計劃 市民的權利2020-04-15
- 藥問101——預設醫療指示或變形同虛設2020-04-03
- 藥問101——抗疫重要時期 全民留家最重要2020-03-25
- 藥問101——外遊過後記得自我隔離2020-03-20
- 藥問101——暫停探病 不停關懷2020-03-13
- 藥問101——為己為人 加強抗疫意識2020-03-04
- 藥問101——還未到鬆懈時候2020-02-26
- 藥問101——長期病患 偏缺口罩2020-02-21
- 藥問101——決策遲疑 害苦市民2020-02-12
- 藥問101——新年新目標 做好自我管理2020-02-07
- 藥問101——自願醫保2020-01-23
- 藥問101——醫管局新官上任的承諾2020-01-15
- 藥問101——應對武漢肺炎 須令市民安心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