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負笈英國,向來都不是以「平」掛帥。大英帝國出品的優質教育,以及其豐富文化歷史,才是真正賣點。脫歐之後,有人擔心,英國的教育質素會否也隨英鎊插水,大打折扣?
與歐洲一刀兩斷,英國教育最首當其衝,是少了條水喉。英國的高等院校,每年自歐盟得到額外一成半撥款,脫歐後這水掣自然會關。大批留英的歐洲學生,脫歐後會變成「國際學生」,需要繳付較昂貴的海外生學費,這些學生預料到時會大量流失,為各學府的經濟來源帶來衝擊。另外,超過二十萬英國學生受惠的歐洲學術交流活動如Erasmus,停辦也是遲早的事。
聽上去很悲觀?是,但正所謂有危才有機,尤其對想留英的海外學生,這時機或更是不可多得。
在脫歐的不明朗環境下,英國不少教育界人士已經高調敦促政府及各院校要更積極增強競爭力,英式教育質素此刻是只許升不可降。事實上,英國脫歐後教育事務不再受歐盟教育組織所限,可享有高度自由,英式教育要改良、精益求精,當下正是良機。
至於失去歐盟資助及歐洲學生這水源,其實大部份英國學府在國際享負盛名,收不到歐羅,並不會對財政資源構成太大打擊,反而騰出學額能吸納更多海外學生,增加收入。這亦意味學校將會更注重提高迎接歐洲以外海外學生的配套服務及設施,令海外學生受惠。
簡言之,脫離歐洲,英國與英國教育都會被迫放眼歐洲以外的國際社會,更深入地走向世界,對於有心留學英國人士,最終可能反是美事一樁。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ukchitchat
電郵:[email protected]
Samuel Chan